周春芽谈认知:好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心
0条评论 2013-10-18 13:31:34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嘉

周春芽

周春芽

他身着鲜绿色的Polo衫,衣服颜色正好和他作品《绿狗》系列的主色调一样。

“我当年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接过采访提纲,周春芽没有多看,却突然抛出这个问题,自问自答。他说,出国留学,是想看大师的原作,了解世界艺术。

来长沙前,他的作品历经山石、绿狗、桃花等系列的演变,反复描绘生命与欲望的主题。他说,《桃花》系列等作品里,对女人、桃花、裸体等内容构成的欲望表达,是他内心的真实。

题材变了,对艺术的认知却并没有改变。周春芽说,希望那些活得痛苦的人们,能在他的画里感受到美好,“我希望你们在艰苦的环境里面能活得有点意思。”

谈作品我对色彩很敏感

记者:艺术长沙画展上,园林很少的长沙,观众未必能很好地理解你的《园林》系列。

周春芽:不必担心。艺术家特别是当代艺术家带有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他的创造带有前卫性的、前瞻性的特点,他不会考虑到各个地方老百姓的喜好。就园林而言,它只是我想要表现的语言方式的介体。园林中间的很多故事情节,即树木、石头,不仅在苏州、杭州,严格讲在南方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我喜欢表现一些很细微细腻的情感,包括一些树枝、树叶的形态。我最早想表现张家界的风景,后来因为时间不凑巧,最终选择苏州。

记者:《桃花》、《绿狗》系列的黄、红、绿等颜色太浓烈了,你是想用这些符号来寓意时代吗?

周春芽:严格讲是没有的。我在艺术家里头是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有的艺术家对造型、题材很感兴趣,有的题材还是针对社会问题的,政治问题的,每个艺术家的兴奋点、敏感度都不一样。

我在琢磨新的题材中会发现新色彩,比如紫色,阳光在石头的投影里头有很多紫色,石头系列里我画阳光比较多,在阳光照射下,物体的受光面一般是黄色的,反光是紫色的,二者是对比色。我紫色一画得多,突然就对紫色感兴趣了,每次画石头我就想到紫色。

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跟人特定的情感、色彩的敏感、生活方式都有关系。

记者:为什么有山石、绿狗、桃花、园林等题材的变化?

周春芽:这些变化有些偶然。题材变了很多,我的语言方式仍然没有变。桃花的颜色,本身的形态很重要。我比较看重艺术语言,艺术的革命、思想都体现在这里。至于为什么变化,这可能与我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我性格比较温和,很多东西喜欢平衡,不走极端,喜欢安静,不喜欢暴力类的东西。

谈艺术倾向于用艺术表达内心

记者:用艺术表达内心,用艺术跟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来交流,你是哪种?

周春芽:我更倾向于用艺术来表达内心。因为我觉得艺术需要真实,如果你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那么你的艺术就是很真实的。有的艺术家会觉得社会上发生了很大的一个事件,我需要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它,表达一个事件,手段与方式有很多种。

我的艺术语言就是一个方式,是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是很伟大的,色彩的变化、光学的变化乃至革命,这跟政治上的革命一样的重要,甚至它历史的持久性比政治革命的持久性还要强。你或许会记得几百年前那里一个伟大艺术家的画,但并不一定记得在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儿。

记者:生命与欲望,哪个是你画作的最大主题?

周春芽:我觉得都很重要,欲望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要表达真实的想法,你不会忽略人性中的欲望。我的画里面对人性的真实表现,是比较关注的。

记者:艺术创作中,有没有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情。

周春芽:我感觉现在年龄越大,时间越不够了。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面,尽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创作一些作品,就是艺术家的良心所在了,也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谈认知好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心

记者:社会怎么影响你的绘画?

周春芽:人们的一些生活状态,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它们可能会影响到创作者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些颜色上。艺术家如果画出的颜色能够明确被人看出代表什么,可能没什么意思。每个人看这个颜色会有不同的看法。你的内涵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艺术就是让你去思考,让你站在艺术作品面前,体会到复杂,慢慢地去解剖它。这才有意义。

记者:绘画如何影响到社会?周春芽:我觉得绘画可以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影响社会。文学、音乐、绘画是提高人的素质非常重要的环节,人的生活最重要的还是欣赏艺术,比如看好的小说,听好的音乐。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

记者:你的画作里,除了生活意义之外,有没有契合社会节拍的内容?

周春芽:人在社会里,有很多苦难。我希望大家忘掉,虽然不可能忘掉。我希望你在艰苦的环境里能活得有点意思。艺术不是医生,它治不了身体的病,但它能在精神上、思想上给人看病。艺术可以给斗士以斗争胜利之后美好的愿景,在精神上去鼓励他们。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良心,对社会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如果这个社会不自由、不太平,也就没有艺术家的谋生之处。

记者:改革开放到现在,你本人对艺术的认知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周春芽:没有。艺术家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那个时候到现在我坚持我的想法,我的理想没有变。

谈市场说我“最贵”,我很难受

记者:你的艺术品有4.7亿的总成交额,一般人会认为你本人能拿到这么多钱。

周春芽:这是个拍卖的记录,但跟我没有关系。我那些几十年前的画,卖出时有的是几千块、几百块,它们卖出去后就跟我没有直接关系了。现在的高价可以体现我的艺术价值,但经济上是跟我没有直接关系的。

记者:你怎么看这个“最贵”。周春芽:这只是商业上的计量方式,但不能用这个衡量艺术家的艺术价值。要衡量艺术价值有很多方式,如果在国外很多重要的美术馆有你的作品,那你肯定是有价值的艺术家。

但若你的艺术品能够卖很高的价钱,但重要的美术展览没有你的作品,就不能说明你的价值。作为艺术家,我更看重别人说你是个很好的艺术家,画的画不错。不喜欢别人说我“最贵”,我听着很难受的。

记者:你的理想是?

周春芽:1987年,我在德国一个艺术博览会上看到,一个德国艺术家在卖他的画,旁边有个条子,上面写了一句话:我的艺术是原作,不是在中国创作的。他的意思是,中国的画作是行画(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艺术品复制的方法,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我把这个画拍了下来,制成幻灯片,回到国内后,在长沙以及成都等地放给大家看,我的目的是要刺激一些艺术家:你们要争口气。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觉得中国艺术家的原创性、艺术水准非常高了,他们可以参与国际上任何艺术活动。

我觉得我的理想现在是提前实现了。现在我希望国内能做出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览,这是我的新理想。

(周春芽(1955-),男,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上海。2013年4月24日,周春芽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成为最贵在世艺术家,是近三年来最年轻的在世艺术家“状元”。但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最贵”,而更看重有人说他画的画不错。)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