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中央美院美术馆提供 莎莉·曼,倒下的孩子/明胶银盐照片/20in×24in/1989年(局部)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发起、策划的“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筹备工作已于2013年2月正式启动,并将于2013年10月24日至12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等地展出, 此次的首次摄影双年展是中央美院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的摄影周合办的,由于接受了中华世纪坛的邀请,成为了摄影周的一个学术展而成型。王璜生馆长担任艺术总监。整个双年展以学术和创新并重, 并由顾铮、李媚、荣荣、蔡萌、巴斯•弗吉组成策展团队。
在此就请双年展的策展人蔡萌聊聊首届摄影双年展。
首届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主题的意义?
“灵光”(Aura)作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艺术美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被作为区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标志。 而今天在“后灵光”时代的艺术,正处在一种以人造的、社会学的“灵光”去模拟与重构、弥散与生成出一套新的艺术价值和标准的过程之中。此次主题一方面是想将摄影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状态形成一种彼此参照、相互对应的维度,呈现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想探讨摄影如何在既往与当下、本土与国际、 媒介、技术与社会的语境及关系中,生发与呈现出新的认知与体验,以及在这个充斥“后灵光”的数字时代,如何重新把握和认识,及定义当下艺术“灵光”的特征 与意义!
此次首届摄影双年展的结构是怎样的?
此次以“2009年以来中国摄影”为主题展。其呈现的丰富与多元超过1949年以来的任何时期,但另一个方面,其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四年来中国摄影创作中出现的丰富与多元和新趋势与新问题,我们将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节点意义艺术家及其作品,从六个不同的角度结构主题展,以此探讨 中国摄影中的一种新的趋势和呈现其相对多元的面貌。
国际展:“地图上的点”单元汇集近年来西方摄影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并将这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趋势整合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性展览, 此部分的作品都是在非主流平台上制作的纪录片范例,包括独立的文化环境,而不再是已然丧失了感召力的大众传媒。包含独立的展现空间和文化环境,包括静止和 运动的图像、文本与声音的结合,以及在这样的独立空间中连接着跨空间的平台:如网络,Ipad或装置等与之兼容的多媒体平台。 各种本土叙事、非专业水准的影像带给我们的“后灵光”的真实性,是大家在这里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此次针对新人的“爆名展!”是来自青年策展人的提名?
这个部分体现了中国摄影最年轻的力量和活力。针对的不仅是摄影师,还有策展人。将以9位青年摄影策展人,青年摄影师的方式(每位策展人提名3位1978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摄影家,并以此构成独立展览)进行,通过青年摄影策展人各自有针对性的主题策划,呈现出他们对当代中国新摄影状态的思考。希望为青年策展人和青年摄影家搭建一个学术和展示平台,扶持、鼓励他们展开策展及摄影创作实践。同时,也从另一种更多维的视角来推动和展示近年来中国摄影的新趋势。
此次收藏展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这次的收藏展一部分是“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来自靳宏伟的收藏”。此次双年展将继续同美籍华人收藏家靳宏伟先生合作,从其新近收藏的一大批藏品中挑选少部 分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莎莉·曼、达明·赫斯特、辛迪·舍曼、古斯基、杰夫·昆斯)的精品,围绕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进行相关展览策划。其中的作品部分来自“ 原作100:美国摄影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 ,又不尽相同,是一个延续。该展作为2009年以来对中国摄影界产生影响最大的西方摄影作品展,不仅使摄影的“原作”概念在中国形成进一步的广泛认同,更为中国摄影界提供了一个重新建立摄影认识的新契机。
另外是从“新摄影”到新人奖:三影堂的收藏。2008 年开始举办的“三影堂摄影奖”,在发现摄影新人的同时,也对延续这一可能性探索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年轻一代的探索更具多样性,也体现了更多的层次和越发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本次展览即是对这一脉络的一个呈现,以三影堂藏品向公众展现90年代后中国摄影走过的的探索之路。
这次找来两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机构和个人来做收藏展,也是一个鼓励和推动。
这届双年展是如何甄选艺术家的?
当然我们这个摄影双年展并不能网罗所有优秀的摄影作品,还是以主题展开。作为一个摄影双年展来讲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和前瞻性,并同时兼顾经典和问题意识。这次的评奖我们策展团队内部也体现了国际化,并非一言堂。
首次北京摄影双年展将于2013年10月24日至12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等地展出。
编辑:李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