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中国声音艺术大展”(RPM: Sound Art China)是全球第一次全面审视并呈现中国声音艺术创作成果与当下状况的历史性事件,是中国声音实践与众人甚至艺术圈之间首次的大规模接触、碰撞、搅拌、同乐、对峙。
首先,大展图标logo的隐喻。特制软件编程生成的汉字“声”是为主体,当中同时暗藏着“音”字,“声音”二字结为一体。它指射的是在《礼记·乐记》论述的听觉总体“声、音、乐”三者之间的“乐”之缺席,即“声音”与“音乐”概念的割裂。声音艺术与先锋音乐不可混为一谈,却又紧密相扣。但对于声音实践者而言,他们不参加当下关于声音艺术的两方论战(见Seth Kim-Cohen、Christoph Cox等学者之研究),也不关心“声音艺术”的定义;他们在通过各种形式媒介议题手段探究声音,而唯一的共通点就是对声音本质及听觉的关注与掌握。
而图标整体造型又设计成一个黑胶唱机的转盘:正中是金属转轴,周围是测量唱盘转速的刻度圈。整个图标象征中国声音体/中国声音内容在西方载体唱盘上/西方声音机制下一百多年来的不断周转。
本展核心主题“转速”(RPM,即Revolutions Per Minute),词汇本身是留声机、唱机等声音载体,即“声音体”的转速度量单位。整个声音艺术(而非当代音乐)的发生与前进很大程度是透过“声音体”的录音与回放成为可能的。但此处“转速”更是暗指历史前进的速度,亦即,中国声音艺术在短短十年时间内的高速发展。
而“转速”的原文RPM中之“周转”又同时具有“革命”之双重含义。因为西方现代声音艺术自1913年意大利未来主义开始,历经持续一百年的声音思想及美学的一连串革命,在中国的特殊历史语境下,必须在十余年时间内以十倍速度完成。它是压缩的能量的一段爆发史。最终,revolution作为周转,是回到原点的旋转,聆听的自身的反省,聆听传统的自身指射,也是本展的关键。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