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正式开幕
亚洲首个跨媒介国际大展“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于2013年10月20日下午在上海徐汇滨江正式揭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各界精英与嘉宾应邀出席,总策展人张永和、建筑策展人李翔宁与艺术策展人高士明联袂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中国先锋戏剧大师牟森、中国声音艺术之父姚大钧等80位国内外建筑大师、68位卓越艺术家共同演绎目前全球唯一的以建筑与艺术为固定主题的国际双年展。
春之祭
首届“西岸双年展”以戏剧特展暨开幕演出“云戏剧:上海奥德赛”拉开帷幕,戏剧的主题设定为上海城市化的史诗进程,依托穹顶空间建立起宏大的环形叙事,同时以空间影像、城市声音、舞蹈剧场等多种媒介形成巨型剧场,所遴选的舞者来自徐汇区各行各业,通过舞者的表演,传达一个未来的西岸,表达上海独特的尊严,舞者表演结束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及本次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先生为开幕式致辞,他表示,“2013年正是上海开埠170周年,上海经历了沧桑变化,“西岸”的主展是在一个废弃水泥厂的巨大穹窿中展开。进程(Reflecta),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叙事模型,是我们面对那个巨大的工业空间时心中升起的第一个意象。这个空间是策展人和艺术家们的“第一媒介”,它的巨大强悍,它的废墟感,它的空洞或空旷,都在提示着一个让人百感交集的现代性历史进程。“进程”不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进步论幻象,而是带着家国之思、民众体温的历史,回环往复、泥沙俱下,是无数个体命运汇聚的社会过程。”随后主办方嘉宾共同启动了开幕仪式宣布本次西岸双年展开幕,随后99艺术网对“云戏剧:上海奥德赛”的总序事及艺术总监牟森进行了采访,他表示对此次演出效果非常满意,创作之初他在来到场地参观后发现这里曾是水泥的搅拌车间改造的场地,搅拌是一个工业动作,同时也是文明的动作,如同上海是一个包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土地。声音总监姚大均也对99艺术网表达了对这次精彩的演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策划的声音大展是第一大的回顾和前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上海声纳”。
本次双年展分为室外建造展与室内主题展两部分。室外展部分为“营造”(Fabrica)国际建造展,建筑师的建造与艺术家的作品彼此呼应,让当代最为前沿的两种生产方式与行动方式互相激荡;室内展以“进程”(Reflecta)为题,分为建筑、戏剧、影像、声音四个特展。展览从西岸所构造的四种文化现象(梦工厂、音乐厅、美术馆、新建筑)出发,对中国最具先锋精神的四种当代(时代)文化进行历史梳理。在返求诸身中重获艺术的切身经验,在反思实践中有所创建。在历史和当下的回响、返身与反思中开启对未来的想象。
双年展现场
国际文化新地标
拥有8.4公里黄浦江岸线的徐汇滨江,是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和现代文化产业的诞生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与文艺浪潮在上海西岸融合与交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西岸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计划,“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应运而生。以此次双年展为发端,西岸传媒港项目、“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等将让上海西岸成为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比肩的国际文化新地标。
开幕式现场
建筑与艺术跨界巨构
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大展,“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融合建筑与当代艺术,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参与西岸文化前沿的建构,打造西岸建筑与艺术景观;联动建筑与当代艺术的各种门类,融汇声音、影像、空间、装置、表演等创作语言,通过空间营造推动城市建设,通过艺术生产启发未来想象。
论坛现场
展览现场
论坛:当代中国建筑高峰论坛+艺术论坛
结合建筑、当代艺术高峰论坛以及公共文化教育项目,“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更成为建筑师、艺术家、各方专家学者以及大众共同探讨交流的契机与平台。此举既应对当代中国城市化急速推进的进程,提供一个慢下步伐回顾和总结的立足点,又是作为积蓄能量再出发的新起点,为今后的双年展及上海西岸的未来开启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
【编辑:上海站】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