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艺术馆上海展 与中国有不解之缘
0条评论 2013-10-22 09:37:32 来源:大公网 作者:张帆

杰罗姆《弄蛇者》,约一八七九年

杰罗姆《弄蛇者》,约一八七九年

美国著名的私人博物馆克拉克艺术馆,以收藏欧洲艺术著称。近日,克拉克艺术馆馆藏精品首次来到中国集中展出,“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9月19日至12月1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共展出73幅绘画艺术品,其中包括雷诺阿作品22件,莫奈7件,此外还有柯罗、米勒、杰罗姆、马奈、毕沙罗、西斯莱等印象派代表人物作品。这也是克拉克博物馆为期两年的世界巡展中,中国的唯一一站。

作品背后故事

克拉克艺术馆的创始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出生显赫家族,父辈是19世纪世界缝纫机製造巨头“胜家公司”创始人。年轻时继承的可观遗产给了他足够条件做自己喜欢的事──育马、探险、收藏。

21世纪初,为了逃离家族纷扰,克拉克从纽约来到欧洲,在众彩纷呈的艺术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自那以后直至去世,他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投入巨资用于搜罗欧洲绘画精品。1955年,他在宁静的威廉姆斯镇亲自筹划建立了克拉克艺术馆,保存毕生收藏。不过与其他收藏家的“唯利是图”相异,克拉克的收藏均以自己喜好为依据。因此,克拉克艺术馆的馆藏大多数集中在从文艺復兴到21世纪初的欧洲艺术,跨度五百年的绘画作品,此外还有六千件照片,七百件欧洲银器、瓷器等工艺品。

毫无疑问,绘画是克拉克艺术馆馆藏精品中的精品。一多年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绘画特展中不乏大师杰作,以往整个展览只要有一幅莫奈或者雷诺阿作品必会引起轰动,而此次来沪的莫奈作品有7件,雷诺阿的则有22件,佔了该馆所藏全部雷诺阿作品的一半以上,加上柯罗、米勒等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的经典之作,称这一展览为重量级并不为过。

正因为依照主人兴趣而来的收藏,本次展览能看到许多不为人熟知,但又颇有故事的作品。策展人理查德.兰德推荐了1幅莫奈创作于1885年的《象鼻山峭壁》。他说,作品表现的应该是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象鼻山峭壁的情景,而这种光影的瞬间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因此可以推测,为了画好这幅画,莫奈一定在清晨去过象鼻山多次。而从画的角度来看,“可以想像他在船上摇摇晃晃进行写生的场景。”大师的勤奋刻苦可见一斑。而对于雷诺阿的作品,克拉克特别喜爱的是19世纪70至80年代创作,特别是年轻女子相,而不喜欢其晚年创作,因此人们在展览中看到了《读书的莫奈夫人》、《静物》、《剧院包厢》、《金髮浴女》等等,显示了大师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克拉克与中国缘分

现任克拉克博物馆副馆长托马斯.拉夫曼还介绍,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都与克拉克生平有明显的联繫。比如在美术史上颇具争议的作品,杰罗姆的《弄蛇者》曾经被家族遗失。1942年,克拉克又把它重新买了回来。

克拉克艺术馆馆长迈克尔.孔福尔蒂告诉记者,这次的世界巡展历时两年,从克拉克生前重要的收藏来源地欧洲开始,之后还到过日本,在结束了中国展览后将回到美国休士顿展出。在世界巡展中特别闢出中国上海这一站,这和克拉克与中国有不解之缘有关。

斯特林.克拉克还有另一个不为大众熟悉的身份:他是一支科学考察队的发起者,曾在1908至1909年间率队穿越中国大西北,对中国的地理、气象、生物、民族志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作出颇多贡献。他的考察队非但没有从中国带走任何出土文物,还对所经地方的村民有求必应,不遗馀力地提供医疗救助。考察结束后,克拉克考察队把他们收集、製作的动物标本全数捐赠给了科学研究机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表示,此次与克拉克艺术馆合作办展筹备了三年,除了绘画精品,还特意为观众开闢了四楼第三展厅,以“斯特林.克拉克在中国:1908-1909”为主题,展示克拉克在中国考察期间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