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纪坛
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的主要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发起、策划的“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于10月24日下午4:50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
灵光消逝的年代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灵光”一词源自本雅明的著作《灵光消逝的年代》,在本雅明看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由于去手工、去审美、去膜拜化而失去了古典艺术作品中生发的生命气息与灵韵。灵光消逝的主要原因在于摄影、电影的出现,以及印刷、广播、电视等新的传播方式导致的媒体变革。其实现在,摄影等影像表达已经改变了艺术的媒介方式、创作观念、呈现及传播手段。并且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被视为“黑暗”的数字化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影响着我们的观看方式。甚至当照片被冲洗出来悬挂于展墙时,还会有一种“错位”感,难道不该是在电子设备上被浏览的么?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就是想探讨摄影如何在既往与当下、本土与国际、媒介、技术与社会的语境及关系中,生发与呈现新的认知与体验。以及在这个充斥“后灵光”的数字时代,如何重新把握和认识当下艺术“灵光”的特征与意义。
展览架构
摄影双年展由主题展、国际展、爆名展、收藏展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圈可点。
主题展“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呈现了2009年以来中国摄影创作中出现的新趋势与新问题,策展人以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从“景观观景”、“身体身份”、“再/在新闻”等六个不同单元来呈现四年来新摄影的面貌。
国际展“地图上的点”选取了近些年来西方纪实摄影师和纪录片制作人创作的与地域冲突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思着相关的政治、战争、文化、经济的模式和冲突问题。这一单元汇集了近年来西方摄影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爆名展单元由青年摄影策展人提名青年摄影师,通过不同策展人的主题策划,呈现青年摄影师对于当代中国新摄影状态的思考与他们的生活。
在收藏展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由美国摄影藏家靳宏伟收藏的部分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莎莉•曼、辛迪•舍曼、杰夫•昆斯)的精品,还能够看到三影堂收藏的九十年代后的中国摄影精彩之作。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