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冷军:创作的根本在于“感觉”
0条评论 2013-10-31 16:10:05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艺术家冷军

艺术家冷军

【编者按】“限制·自由——冷军·罗敏作品展”在上海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隆重开幕了。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油画艺术家之一的冷军携妻子罗敏,这对夫妻档艺术家为上海市民带来了一场唯美的视觉饕餮。

作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油画艺术家之一的冷军,他的油画作品以精湛的表现力,在当代中国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在他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中按照风格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超写实的,一类是写意的。他的两类语言方式的作品所依托的都是他强大的语言控制和表现能力,并有观念的隐喻指向。他90年代以批判现实主义及超写实主义画风闻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美展金、银、铜等奖项,为国内外著名美术馆收藏,不仅受到艺术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当前艺术市场上最受瞩目的油画家之一。

此次在上海美丽道展出的作品,以冷军的油画作品《小姜》为经典代表作,几乎涵盖了冷军从03年到现在作品的主体部分,近70余幅。在接受99艺术网专访过程中,冷军也畅所欲言,分享了他这些年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肖像之相-小姜(2011)

肖像之相-小姜(2011)

创作思路 摸着石头过河

冷军是一个在艺术领域高度专注的耕耘者,他非常清楚实践对于艺术家的意义,艺术家不像思想家那样依靠形而上学的虚设,而是依靠直觉与实践来实现艺术。正如冷军自己说的:“我没有创作思路,我的思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思路,有的时候,原来也有很多思路。但是思路都来源于实践,要不就是这个思路被其他的思路打断了,后面的思路又被别的东西冲击了,最后可能被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把所有的思路给代替了。结果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思路里面的东西,都是偶然、偶发的东西。所以我感觉艺术创造的确不是想出来的。因为人的思想太有限了。但这不意味着不思考,思考是另外一回事,思考可以增长你的感觉高点。”

创作的根本在于感觉

访谈过程中,冷军一直反复强调“感觉”两字,他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感觉”是最为重要的。“人有好几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其实都是感官,那么艺术就是这些东西的学问。艺术家的感觉,只不过更为表面一些。艺术就是在感觉上的学问,或者是感觉上的加工,你有了感觉就用你的手段把它加工出来。如果把加工放在前,感觉放在后,那就错了。我的创造蛮多好象都是碰出来的感觉,即是偶然东西被感觉捕捉到了。”

天光(2009)

天光(2009)

突破限制,获得自由

歌德在他的十四行诗《自然和艺术》结尾处阐述了一个道理,“在限制中才能显示能手,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可以说这是艺术实践的真理,在当代中国艺术家里,冷军无疑是最杰出者之一,他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我们演绎了这个真理。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其实都展现为限制与自由的博弈。绘画艺术中的限制可以理解为自然形式以及语言审美的规范。因为一切为历史所承认的没有争议的艺术家首先应该是善于经营艺术语言的大师,这是一个艺术家之所以称为艺术家的标志,艺术史上对艺术家水准的核定认可所依据的也完全是他的语言所登临的境界,而不是他传递的可以逻辑描述的观念。他敏锐地把握了他以及他的作品在现代艺术中的位置,把观念与艺术语言本身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结构,镶嵌在当代历史人文环境里。所以,他构建了自身与历史文化的平衡关系。当然,这一切的逻辑前提是:突破限制,获得自由。

“超限绘画”即超越绘画本身的限制

冷军的作品曾在日本做过展出,当时日本的评论家对冷军的作品提出过“超限绘画”这一评价。对于这一评价冷军非常认可,他表示:“这个超限绘画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我的绘画在国内一直被人按照表面来看,画的很写实,超写实主义。它还有一个主义,我说我从来没有主义,我没有主张。我是画我眼睛看到的,是我灵魂跟你的一种互动过了以后转移到绘画上面的,完全和照相机什么的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相反的,我特别主观。超限绘画即超越限制,就是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个限制,油画材料也有。超限就是,作为我的绘画超越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油画表达的那个限度。换句话说就是你把油画的语言,它的表达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而且也只有油画材料才具备这样的表达力,因为它是油性的,油性跟水性不一样,水性的东西,它的色域很窄,油画色域很宽。所以超限绘画就是这么回事。”

纽约古董店系列之八(2012)

纽约古董店系列之八(2012)

创作的多元化 有利于“感觉”的积蓄

相较于之前的作品,2012年期间,冷军在纽约古董店的创作融入了对雕塑的刻画,让人看到了他更具古典韵味且超凡功力的写意作品。对于那次的创作体验,冷军给出了解答:“我很喜欢雕塑,因为我觉得西方的雕塑是一个高度。有一次去买雕塑,走进了一家美国的古董店,逛着逛着我看古董店的那个样子很适合油画的语言表现。古董店里面的古董和油画的材料对应的太好了,而且里面的灯光,光影的运用也是传统里面的那种古典油画。于是就和古董店的老板说想在那边画画。但是,那屋里堆满了东西,画的位置很小,又怕影响别人,于是只好画很小的尺寸,一共画了15张吧,用了差不多15天的时间,一天一张。”国外的写生经历,对于冷军而言,是独特的。对艺术家而言,色彩感很重要,就像冷军注重人物写生对象的肤质那样,因为油画材料对于肤色的表达是最迷人的地方。在国外,无论何种对象,都能将色彩和油画材料的那种美感结合在一起,将西洋、古典、雅致的那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恰到好处。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

阿曼达(2012)

阿曼达(2012)

纵观冷军这些年的作品,几乎以写意作品为主。超写实作品似乎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对此冷军解释道:“我超写实的这部分90年代全部都是的,我粗略的统计了一下,有60多件超写实的绘画,还有巨幅的,2米多的画,1.8米的画都有好多。那是90年代,体力也好,也年轻,也有冲动,又没人干扰,然后画室一关,每天整天都不出来,就在里面。那个时间段每年出7、8张画没问题的。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东西必然有一个疲惫期,就是感觉慢慢的耗尽了,当你感觉耗尽了,你的冲动就会减弱了。冲动一减弱,你在画画的时候,就要用你的经验去圆它,那种感觉就像撒谎一样。这是艺术的大忌。后来也有一些偶然的机会,就画一点写意的,它们两者之间是完全两回事情。这部分能量聚集起来了,然后过一段时间,我又开始,那方面能量又慢慢的积蓄起来了。就像你跑步一样,跑一下累了,歇一会又可以跑,就是这么回事。之后,我就画一点写意的油画,画一点写意的国画,写一点书法,再画一点瓷画,画一点版画,就这样来调剂。简单地说这样能保证你做每一种创作的时候,你都能够充分的投入,它都有兴奋点,感觉要有积蓄。”

最近的冷军,还在景德镇释放他的创作“感觉”。他以“玩”的状态诠释着他的作品。或许明年的某一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瓷器、国画等传统领域也同样优秀的冷军。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