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一种风格成了艺术家的标签
0条评论 2013-11-01 11:07:08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兰世秋

庞茂琨

庞茂琨

10月26日,“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在成都K空间举行。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当代著名油画家庞茂琨2013年的新作首次在西南地区亮相。

展览上,人们惊异地发现,那个大家熟悉的,古典唯美的庞茂琨似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用斑斓的色彩、戏谑的手法,呈现着千姿百态的人物和社会。

颠覆与改变,也意味着风险。对于此次转变,艺术家本人怎么看?展览开幕式结束后,记者专访了庞茂琨。

罗中立握书本摆POSE

新作灵感来自旧照片

庞茂琨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也是中国当下艺术界中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里表达与呈现的艺术家。

庞茂琨早期的作品非常写实,从成名作《苹果熟了》开始,一直到《巧合》、《邂逅》和《光耀》系列,“古典唯美”是外界给庞茂琨作品贴上的标签。

不过,此次展出的10余幅新作,色彩艳丽,带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沸腾的岁月》中,川美院长罗中立手拿一本书,和一群人摆着夸张的POSE;《老鹰茶的味道》描绘了一群外国人在川美新校区的老院子里,喝着老鹰茶;《末日假想》、《墨尔本幻游记》、《幸福多米诺》则表现了旅游的主题。

谈到这批新作灵感来源,庞茂琨告诉记者,此前自己偶然翻看旧照片,从中,他发现了很多灵感。

“这些照片代表了当下社会最明显的一些时代特征,比如,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大家都会选择到处旅游,然后留下各种状态的合影。这些合影中,有的人很兴奋,有的人是狂喜,有的人则是不知所措。于是,我决定把它们都画出来。”

有媒体将庞茂琨此次画风的转变称为“巨大的冒险”。对此,庞茂琨自己说,“我不喜欢复制过去,一种风格成了一个艺术家的标签,那就像生命没有了新陈代谢。当面对新的灵感,而我又有创作冲动时,我不愿被形式所束缚。”

他们画什么,我们就画什么

77级、78级是我们的偶像

中学时代开始,庞茂琨就在川美附中学习。从川美附中到川美,这片土地给庞茂琨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而与这所学校相关的人也给他的创作生涯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我在川美附中读书的时候,川美77级、78级油画班的师兄们,简直就是我和班里同学的偶像。”庞茂琨告诉记者,“那时他们上课的教学楼和我们离得很近,我们共用一个食堂、一个操场,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川美77级、78级油画班是著名的“明星班”,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等都出自这两个班。

庞茂琨回忆,那个时候,“罗中立、何多苓画什么,我们就跟着画什么。他们的画作常常被拿到我们的寝室里来传阅。”

1981年,庞茂琨考进川美学习油画。罗中立、高小华等开创的“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作为师弟,庞茂琨有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

对此,庞茂琨坦言,“我们这代人深受77级、78级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创作还是跟乡土绘画有着内在联系,只是我们开始自觉地去探讨一些新的东西,比如乡土题材中的神秘主义。”

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还是在校生的庞茂琨凭借《苹果熟了》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和好评,其作品在当时最权威的《美术》杂志中进行了发表。“我记得那一年我在沈阳去参加一个活动,就有人指着我说,这就是画《苹果熟了》的那个人。”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庞茂琨在绘画语言上更多地吸收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也更重视在形式上的探索。

他还创作了很多与彝族有关的作品,比如《大地》、《行云》、《大黄伞》、《小溪》等。在这些画中,他“极力表现那超凡脱俗的沉静和纯洁”。

相对于过去的作品,有人说庞茂琨现在的作品“背离了古典主义”。但庞茂琨说,“我对古典主义的迷恋依然存在,但我更想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古典主义是一个我永不枯竭的资源,我的新作中仍有古典艺术的因素在其中。”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