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类似,近年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的近代杰出的油画家李青萍,以及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美术家郑毓敏、吕洪仁,他们作品的市场价值远未被正视,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李青萍,中国抽象派绘画先驱,她创造了足以彪炳中国艺术史册的现代抽象绘画艺术。画坛巨擘徐悲鸿亲自为她选辑、作序、出版《青萍画集》;丹青大师刘海粟赞曰:“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躯!”白石老人为之题词称颂。解放后供职于中央文化部,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同事,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然而,在1951年后,她却因时代原因遭受各种迫害并在艺坛销声匿迹长达三十余年,30年后,她才重返画坛。 1986年,湖北省美协和省侨办等单位在武汉琴台为李青萍举办个展,她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经历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中央电视台等相继报道,成为焦点。此次推出的李青萍专场是她八十年代重获自由后的一批油画精品。
全场55件拍品几乎来自于《炼狱里的祈祷——李青萍画传》、《中国现代艺术先驱李青萍艺术作品精选》收录作品。这批作品奇想联翩,浪漫多彩,处处显露出独创的艺术魅力。
郑毓敏,曾任浙江博物馆美术部主任,浙江省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自然油画院院长。他的作品早年就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极大肯定。1937年全国美展展出他绘制的水粉组画《鲁迅—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受到全国美协和中央文化部表扬,在各大报刊发表,以多国文字出版向国外发行,原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六七十年代发表的连环画、年画《血泪荡》、《红岩》、《雷锋》、《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奴隶起义》等被大量发行,极具社会影响力。《奴隶起义》(当时叫牧野之战)还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
他,大半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进行写实创作,在“知天命”之年,画风却大为改变,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现代性艺术道路。
90年代,他曾与全山石等一起赴巴黎交流展出,别人都是有备而来,他却是“临时抱佛脚”,在巴黎亲眼见识了真正的油画大师之作后,才利用有限的时间匆匆的创作了一批与以往风格大不相同的作品,但最终的展览效果却是同去画家无法相比的。金冶先生曾对他说“到巴黎去后,能彻底否定过去,开创未来,你是第一人,也就是你一个人”。说他是成熟的画家,一点拨就通。肖锋先生曾评价他的作品说:“……他的作品,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融入了画家本人对艺术的追求与见解,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追求在花甲之年出现,是非常可贵的”。
就是这样一位极具才情与学养的艺术前辈,他的名字在今天的艺术市场却很少被提及,正是因为他的低调作风,20世纪初,他所创作的钱学森肖像画,全国多家知名拍卖公司都曾给出很高的估价来征集过此件拍品,但都被郑毓敏拒绝了。因为他想将这幅作品留在合适的纪念钱老的场所。曾经有人说他是现代派大师,他说:不敢当,我只是一个画画的。
但是他的艺术成就远比当今的一些所谓的艺术大师高的多,近几年,他的作品正逐步受到国内外艺术机构、藏家的重视。他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嫣花杨柳各半红》,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林中小屋》被刘海粟美术馆收藏……他更多的作品,被美国纽约、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毓敏的油画作品,将是市场市场的宠儿。郑毓敏专场作品为皆来自于画家本人提供的衰年变法后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佳作。
吕洪仁,和肖峰、全山石、王德威等教授一起,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学院所聘任的第一批讲师。他的学生中有许多都在在当代的画坛上大放异彩,名声显赫!如郑圣天、施绍晨、王先强、马艺星等等。纵观吕老的油画艺术,既可以看到鲜明的时代烙印,也可以看到吕老对油画艺术的虔诚追求,更可以看见他在油画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吕老的油画艺术无疑是新中国油画艺术中一朵奇葩,其艺术教学活动,在新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此次推出的吕洪仁专场作品囊括了吕洪仁先生风景、人物、红色题材三个题材的代表作,且皆为吕洪仁老先生多年珍藏代表他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我们认为,这些“被遗忘的大师”们,将成为人们理性收藏、追求资产升值的绝佳机遇。
以学术引领拍卖,挖掘市场潜力股,推广艺术大师的经典佳作,为客户营造投资与收藏机遇,是美术传媒拍卖的使命所在。
对于收藏或投资而言,在艺术的学术认同之外,不敢轻易涉入市场的一个顾虑即是真伪问题。此次美术传媒推出的个人专场均为保真专场。这些作品来自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亲属,都经过艺术家本人的鉴定或艺术家亲属鉴定。
高度决定持久度,也能决定一个艺术机构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拍卖公司而言,拍卖奠定历史地位,具有学术引领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还能挖掘出被遗忘的明珠、进一步培育当代实力派画家。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而从投资角度来看,也只有这样的中坚人物,才能在市场的飘摇中屹立不倒,不仅能实现短期利益,更能获取长期的回报。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