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距离亚洲艺术财富中心还有多远?
0条评论 2013-11-01 09:03:22 来源:财富堂 

\

上海距离亚洲艺术财富中心还有多远?

刚刚诞生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挂牌的同时就让上海艺术产业经历了一次心理上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戏剧性转变的原因是,之前“决定草案”中引发强烈关注的内容——“在上海自贸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业务”,没有在全国人大上会讨论。这使得外资拍卖行在自贸区进行文物拍卖暂时搁置。能否进行文物拍卖的意义重大,对于外高桥的文化贸易基地来说,业务重头戏之一便是外资企业在自贸区内自由进行文物拍卖,如今这种情况下对引进外资艺术品贸易公司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无疑使上海在艺术品贸易中对香港和新加坡两个自由港的威胁程度也随之降低。

像上海这样一个既有地缘优势,又有政策扶持,经济基础敦实,贸易物流便利的贸易桥头堡,如何真正认识到艺术品及相关交易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将艺术产业纳入重点发展规划,又如何朝着亚洲艺术财富的管理中心迈进,恐怕令所有相关业界人士翘首以盼。

“文物拍卖和大陆艺术品关税问题不解决,国际藏家不会对自贸区产生兴趣”

据上海一位多年从事艺术行业的权威人士表示:自贸区的艺术品贸易现阶段仅仅是一张光鲜亮丽的招牌,但是对国际买家吸引力不大。

原因之一是文物拍卖的搁浅,如果没有文物艺术品参与,在自贸区内就很难见到国际拍卖中可以看到的重头拍品,无论是古代字画、古代名窑还是古玉、青铜器,这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都很难通过这个渠道回归国内。

原因之二是自贸区之外的艺术品依然背负着沉重的税收压力,对于很多收藏家来说,既然入关后的税费依然很高,那就没有必要在自贸区内参加拍卖,无论是在香港、伦敦还是纽约拍卖,艺术品无论是寄存在香港、新加坡还是瑞士,其自由度和软硬件设施都要比上海来的完善得多。

结语:

“自由港”也被称为保税仓库,充当着物流中坚平台的作用,因为它们使得艺术品在等待易主的过程中,可以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存放或运输。在中国,最近批准的自贸区无疑是自由港的升级版,因为在区内可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跨境资本流动。理论上艺术品的收藏家们不需要再通过其他途径、多重手续结算外汇。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有许多收藏家主要是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艺术品,无论是处于安全的考虑还是保密性,抑或再次买卖的便利性,全球大部分的艺术品并没有在博物馆或是私人住宅中做展示,而是存储在全球少量的几个免税自由港,主要是在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几个城市,同时还可避免税收和关税。据统计,平均每个主要港口存放着价值 100 亿美元的艺术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而上海,也开始建立与其在国际上经济、贸易活力相匹配的自贸区,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非常谨慎的一小步,但是依然对前景充满希望,即便上海距离亚洲艺术财富管理中心还很远,也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小步而坚定地迈进。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