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展览能够与城市建立一种联系
99艺术网:这次的主题是"城市幻象",您之前提到城市是真实的场景,幻象是指艺术这一块,在您看来重庆这座城市的特点在哪里?
俞可:我本身提出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们虽然强调生活中的一种真实状态,但我想强调的是被表象遮蔽下的另外一种"真实",或者有没有可能对我们理想化的真实做一个判断。其实我说的"真实"不是现实中场景的一种挪用,我为了回避这个问题在有意识地做努力,所以我用了另外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也许会激发我们关于艺术与民众之间、艺术家之间,或者说艺术与权利之间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或者是否有可能是把它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99艺术网:展览之前就曾听说政府提供的展览经费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比较多,您觉得这个展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俞可:首先,重庆在艺术创作生产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不是一个主战场,可能导致会对这方面比较忽视,所以艺术经费问题使我的很多朋友都感到有点儿难以接受,也给我们的展览造成了很多障碍。但我觉得这也不能怪政府,我们自身如何把展览做好,如何把展览做得有影响力,如何能够和一个真正的城市和社区建立一种联系,这些问题也得靠我们自身去克服。
另外,今天我们尽管在批判物质化的世界,但是你是一个穷人的时候,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很多支持者,或许都会抛弃你,因为今天的富人都不喜欢和穷人打交道。这样一来就给我们造成一个困境,很多赞助者由于你的展览经费太少,导致他也不愿意提供赞助。包括我们的团队,实际上显得非常松散,就在于人们都对一个可见的、非常具体化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当你这个东西如果摸不着,这个时候是对每个人的一个挑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能因为一个展览成为一个穷人,因为展览成为穷人,很多人就会抛弃你,但是我又没有办法,这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会去挑战这个事情,你是不是能够比较理想化地让这些抛弃你的人重新和你合谋,因为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一个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我们关于文化艺术的一种想象。
99艺术网:展览整体的呈现有没有达到您之前预期的效果呢?
俞可:展览的历程就是探索的历程,首先我们没有想到能够在这个空间中做展览,当然我采取了一些策略,也使用了一些手段,其实我觉得最大的帮助还是重庆市美术馆新馆,尤其是负责文化方面的副市长谭嗣市长。没有他的支持,我在这个场地里边做展览是不可能的。我们是10月8号接到可以在这做展览的通知,离展览开幕还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通知艺术家都来不及,我们在一系列的挑战当中去改变我们的困境,真的是一个极限性的挑战。
第二,我们团队全部是一个业余的团队,除了我跟我的助手韩晶相对比较专业化,其他的全部是在校的老师和学生用"雷锋精神"做这个展览。我真的不是说要说点儿什么大话,做展览真的要有点儿理想主义情怀,没有任何一个专业团队帮我们,到最后邓馆长伸出友谊之手,但说实在话,我们连一个钉子,挂一张画都是自己具体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帮你。有时候人就应该往好处想,这样就当是锻炼了技能、锻炼了自己,让自己百炼成钢,我觉得也很好。
编辑:李璞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