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不画梅花
0条评论 2013-11-08 11:22:28 来源:投资与理财  作者:老罗

\

梅兰竹菊一直被古代文人成为“四君子” ,也是文人士大夫和画家们重要的创作题材。比如说郑板桥,他画的竹子最有名气,偶尔也画一些兰草菊花。唯独很少画梅花,传承下来的有关梅花的作品,只有一幅《梅竹双清图》。他为什么不画梅花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定居扬州之前,郑板桥曾经在苏州停留了三年时间。因为早已无意再涉足官场,他便在苏州城里的一条小巷中开了一间画室,就靠鬻画以维持全家的生计。距离郑板桥的画室不远处还有一间画室,画室的主人是个落第的秀才,名叫吕子敬,体弱多病,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得十分艰难,不过幸运的是他还能画得一手好梅花,就靠卖“梅花”支撑全家的开支。吕子敬书生气十足,曾经非常得意地夸耀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次语虽然颇多自卖自夸的成分,但他画的梅花倒也真的算是不俗,就连郑板桥看过之后也大为赞许。

画室开张之后,由于郑板桥书名画名早已远扬,前来求书画的人非常多。郑板桥润例照收,书法或者是花鸟、山水以及竹子之类的画作都是信手拈来,全在顾客的喜好。不过,有一条规矩他一直坚持着,那就是他从来不画梅花,而且总说自己的梅花与吕子敬的相差甚远,就是真的画也是班门弄斧,徒留笑柄。即使有人非得要买他画的梅花,他也会极力称赞吕子敬的画梅功夫。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不但嘴里对吕子敬推崇备至,还总是亲自领着要梅花图的顾客到吕子敬那里,把生意介绍给对方,而且还会和顾客一起观看吕子敬画梅花。吕子敬画梅完全遵循写实的手法,每个花瓣都画得仔仔细细、活灵活现,他笔下的梅花可以说是栩栩如生。郑板桥总是当着顾客的面高度赞扬吕子敬的梅花,常常一脸钦慕地说:“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就是再学上十年八年,也很难画到这个程度。”

苏州城中有一个辞官回家颐养天年的老吏部尚书,不但非常喜欢书画,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对郑板桥的书法和绘画都十分推崇,而且不辞辛苦地亲自来到郑板桥的画室里,出五十两银子的高价,让郑板桥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画一幅梅花。郑板桥十分委婉地推辞说:“老大人,说到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得好。只有他画的梅花才能值五十两银子,我的梅花充其量也就值五两银子!”说完之后,郑板桥亲自向老尚书指明吕子敬的画室地址,又把一笔送上门来的大生意转给了吕子敬。

转眼之间,郑板桥在苏州已经住了三年的时间,他就要搬家到扬州去了。临行前,吕子敬颇多感激地前来为他送行。自古而降,文人送别的时候大多都会作文赋诗以驱遣离愁别绪,而画家们话别的时候则经常会以丹青互赠以寄托友情。分别之际,郑板桥展纸挥毫,作了一幅画送给吕子敬,画面内容竟然是梅花。

只见郑板桥沉着挥笔,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劲有力且带着飞白的梅花主干。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迹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这样画出来的梅花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再看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似随意点染,但整幅画作却真有“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五枝”的绝美意境。

吕子敬全神贯注地看完了郑板桥整个作画的过程,惊得目瞪口呆,直到郑板桥把画作递到他的手里,他才如梦初醒,双唇嗫嚅半天,最后才极为羞惭地说到:“我原先只道郑兄真的是于画梅有所不足,直到今日才知道郑兄画梅的技艺是如此高超绝妙,为何不早早教我?”“我只怕吕兄谦让,再也不肯画梅花,那么你的收入就会大大减少。”

郑板桥十分平静地回答道,而后便与吕子敬挥手道别。直到郑板桥与家人消失在远处,吕子敬才恍然大悟——郑板桥之所以不肯画梅花,并不是技艺不精,而是要给自己这个穷秀才留下一条生路。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