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界“幸存者”商业化不完全和钱有关
0条评论 2013-11-13 11:22:23 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作者:汪若菡

《摩尔庄园》

《摩尔庄园》

刘可欣、皮三、雷磊,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到底在哪里?

35岁的刘可欣是《摩尔庄园》系列的作者兼导演。2011年,她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摩尔庄园冰世纪》获得了1800万元的票房。虽然比不上《喜羊羊与灰太狼3》-后者头三天的票房就达到了5500万,总体收入1.65亿元,但相比同一年那些花费了几千万元制作费,票房却在百万级徘徊的动画电影来说,成本不到1000万的《摩尔庄园冰世纪》算是幸运儿。

接下来,2012年的《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的票房是3000万元-因为成本控制得当,刘可欣的动画公司华映星球(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映星球)在一片"国产动画票房不行"的哀叹声中存活了下来,并且稳健地发展。

42岁的皮三是优酷网上热播的系列动漫"泡芙小姐"(Miss Puff)的创造者,泡芙被他塑造成了一个古灵精怪、叛逆、时尚的白领女孩。从2011年开始,这部描绘都市人情感和日常生活的10分钟动画系列剧已经在优酷连续播放了4季,每季12集。到了2013年,泡芙的28集迷你剧"花漾季"的播放次数是6177.6万,比2012年第四季的数字翻了一倍。这吸引了联想、雀巢、雪佛兰和百威这样的大公司在泡芙中植入广告,皮三和优酷由此获得了不错的收入。雀巢甚至取得了泡芙形象的授权,为她特制一款冰激凌。排队想加入"泡芙"系列剧的还包括新加坡旅游局-为此,2013年10月,皮三特意去新加坡考察了一次。

28岁的雷磊则是独立动画导演,"我自己就是一个美术电影制片厂"。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在短片《面THE FACE》《宇宙棉花糖》《彩色魔方与乒乓球》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动画语言。2010年,他的动画短片《这个念头是爱》获得了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叙事类短片奖,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雷磊大概成了现在中国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年轻动画人。他最近的一个奖项来自2013年的荷兰国际动画节,他和朋友法国人托马斯?苏文合作的动画短片《照片回收》获得了最佳实验动画短片奖。

如果非要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从表象上看,刘可欣、皮三和雷磊,都是在中国动画市场找到了独特生存之道的人。

商业化不完全和钱有关

他们都形成了一个共识:想靠卖片子给电视台活着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凡是动画人都有原创梦想。他们非常讲究画工和技艺,最常见的思路是设计出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形象后,不断地做原创片子积攒分钟数,攒够了就卖给电视台或放到网络上去,通过广告效应再发展图书等衍生产品,然后大赚其钱。

但中国市场的错乱之处在于,全国几百家能够播放动画的电视台对原创动画的采购价格每分钟仅为几百元,同时还要对动画片的内容、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想在电视频道上播放动画的原创企业必须忍痛赔本赚吆喝。"全中国每年所有电视台采购动画片的费用大概是5千万人民币,稍微像样点的动画片的最低的成本是每分钟6000元,不算国家的补贴,这些钱(5千万)只能采购不到1万分钟的片子,而每家电视台每年至少需要3万分钟左右的动画片。"

"这种采购价格完全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刘可欣的丈夫兼搭档、华映星球的制片人胡劲松说,《摩尔庄园》和《泡芙小姐》已经在极力控制制作成本,每分钟还都在1万元以上,"我们都是小型民营公司,没拿过国家给动画业的一分钱补贴。"各地政府确实都出台了扶植政策,给动画企业按播放分钟数发放补贴,但这也导致全国有近百个雷同的动漫节、动画节、游戏节为了圈钱盲目上马,"补贴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想从这个困境里杀出一条路来,要靠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玩法。在这一点上,他们在彼此的身上都能找到某种"异类"气质:刘可欣和皮三都是半路出家做动画的。在进入这个圈子之前,刘可欣参与过《新上海滩》这类热门影视剧集的编剧,并且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当过编导,熟悉类型片的策划和营销。皮三则是画油画出身,用多媒体做了多年的当代艺术,富于创意。胡劲松过去则是在IT业做硬件销售的,善于做公司管理。

中国的原创动画圈子很小,这几位都互相认识而且有合作。胡劲松现在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制片人、发行人分会会长,正在和皮三等人一起为抬高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购价而大声呼吁。而雷磊则走上了独立动画的探索和实验之路,他的短片《照片回收》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动画,是他将老朋友托马斯?苏文四年来在北京垃圾站回收来的几十万张旧照片和废胶卷加以扫描和甄选后创作的。

"动画人最重要的是要在作品中形成一套自己的语言和体系,现在市面上多数人考虑的是做商品,动画只占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而已。"雷磊说。他和艺术家出身的皮三在这方面显然更有共同语言,后者非常欣赏他的作品。

"雷磊这状态真是挺好的,"皮三说,"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

尽管"泡芙"有商业化的部分,但皮三也在这个虚拟的双子座女孩身上投入了很多感情,"创意这个东西你不可能一点心都不搁进去,和商业有关的考虑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全凭计算绝对没戏"。

刘可欣同意他的观点,她选择做《摩尔庄园》也并不完全是纯计算的结果。"摩尔庄园"本身是一款由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开发出来的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游戏,这款游戏在6岁到14岁的孩子中风靡一时。在她2008年5月去找淘米谈电影版权授权之前,她的女儿很迷摩尔庄园。刘可欣担心孩子沉迷游戏,女儿建议她也玩一下,结果她一玩就是半年,"把游戏彻底打通关了",而且顺带在社区里认识了很多小朋友。孩子们不知道她是成年人,纷纷和她交上了朋友。

"我这是第一次跟孩子们,包括我女儿在内,做到了无障碍交流。"-作为编剧,刘可欣需要首先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我过去写成人剧,怎么拧巴怎么来,成人特别喜欢看虐人和被虐的情节。"随着成为母亲,刘可欣开始更加喜欢孩子的世界,"我喜欢给小朋友写剧,动画片里不会死人不会流血,也不会有让人真正伤心的情节,一切都很单纯美好。"

"动画片是成年人跟孩子们进行世界观交流的机会,"她说,"我可不想放弃它。"

在国内动画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商业模式,"这么干一定能走通",但评价他人时通常都面带犹疑之色,含糊其辞。尽管做法迥异,但胡劲松、皮三、雷磊、刘可欣在不同场合谈到彼此时都是带有敬意的。很显然,在这个世界里,幸存者们都是找到适合自己活法的人,而前仆后继的试水者们则各有各的命运。

定位精准的秘诀

2011年夏天,《摩尔庄园冰世纪》的上映时间和《蓝精灵》撞了车,按照刘可欣的说法,《摩尔庄园冰世纪》1800万的票房是硬生生"从蓝精灵的碗里抢来的"。

严格地说,这个电影绝非精美绝伦,属于低成本制作,但赢在定位精准。2011年暑期上映的《魁拔之十万火急》制作成本高达3000多万,但票房只有350万。当时,业内就有人哀叹说,"国产动画的里程碑"居然还没有华映星球的"几只小鼹鼠"赚钱。

选择做摩尔庄园的题材和刘可欣的影视剧背景有关,她是2008年从电视剧行业转入动画行业的。在当时,电视剧制作已经形成了相当精准的商业模式。"精良一点的电视剧成本高达五六千万,谁也输不起,真正好的制作公司都会看市场调研数据来考虑产品定位,比如假设上半年电视剧市场里家庭伦理剧的数量太多,那下半年制作人就不会做伦理剧了。"刘可欣说,"好的制作人开拍一部戏包含了大量对市场的预估和策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服电视台预购或者参与定制。"

她把自己在影视剧的经验移植了过来。"我们的公司不大,只能在性价比合适的情况下,找到最准确的定位,直接打动目标观众。"她说,"这几年,我们其实在不停地寻找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摩尔庄园》就是这样的尝试。"

"摩尔庄园"这款游戏定位在6岁到14岁的孩子,他们如刘可欣所愿,给电影带来了稳定的观众群。刘可欣回忆说,2011年电影上映时,她去巡场,看见有家长带孩子来看电影,妈妈建议看《蓝精灵》,但小朋友却闹着非要看《摩尔庄园》不可。很多孩子看完电影回去还自己扩写《摩尔庄园》的故事拿给刘可欣看,"有的小朋友一口气写了7万字"。

华映星球随即发行了与电影版权有关的周边衍生产品,比如图书、玩偶等等。2012年,《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的票房能卖到近3000万,不但有游戏做观影基础,也和华映星球有影视公司的基因有关--他们的市场推广活动和前期调研都做得很到位。刘可欣写完《摩尔庄园》的剧本会让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带到班上去给同学们看,专门问问孩子们的意见。华映星球的同事放长假回家还会顺便去当地小学为公司未来的产品定位做问卷调查。因为《摩尔庄园》的尝试,刘可欣的理想是"做各种精准定位的类型动画片"。

华映星球还有一个优势是制片人胡劲松,他过去在IT圈做高管。按照他的说法,他一开始只是想给刘可欣这边帮帮忙,"因为看她们(动画人)实在太幼稚了,完全没有流程管理的概念。"最后他干脆辞掉工作加入了这个行当。

胡劲松做公司管理是轻车熟路,刘可欣本人的策划和市场经验也很丰富,所以华映星球是动画界少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公司,不到100人,但有很完备的部门和完善的制作流程,市场部中有专人负责图书、期刊、衍生产品的制作。胡劲松在公司内引入了一套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这能帮助公司压缩成本但提高产品质量:华映星球动画制作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只有少量中期采用外包的形式,其他大部分工作由公司自己完成,员工在相应的岗位上的职责明确。华映星球其实被他规划成了一个能够用性价比很好的方式大量生产原创作品的工厂-"所以《摩尔庄园》和其他产品无论成本还是生产进度都能控制得很好。"

2013年一整年,华映星球都在为2014年即将推出的四个主要产品做准备:104集每集10分钟的动画片《魔晶猎人》,主要针对6到12岁的孩子;一部定位为家庭观看的动画电影《摩登恐龙》的动画电影;《聪聪玩具岛》是一部为低幼儿童制作的52集3D电视动画片;还有一个融合了功夫、京剧和少年热血元素的针对6到12岁孩子的动画电影《功夫梨园》。

"会画画的人往往带有特别强烈的艺术家气质,一门心思研究创意和制作技术,特别想一个人完成一个作品,"胡劲松说,"但是动画电影其实是工业产品,大家要形成一个协作的流程,各司其职,该勾线的勾线,该做渲染的就做渲染。"

胡劲松和刘可欣两人的分工非常明确:胡负责管理公司,并且负责搜集有关产品的市场和商业要求;刘可欣的头衔是"首席创意官",只负责用创意实现胡劲松提的要求,而不用管日常管理中的繁琐细节-两个人彼此互补,又相互挑战。

他们的互补性在《魔晶猎人》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我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喜剧、魔幻和热血这几个因素在热门动画中特别重要。"胡劲松说。他是学分析化学出身,善于对各类信息做归纳总结。做《魔晶猎人》之前,他设计了问卷交给同事们去不同城市的小学做市场调查,还咨询了玩具厂商"到底什么样的衍生品好卖"。

最后,他要求刘可欣创造出一个包含了"喜剧"、"热血"、"魔幻"和"小动物"因素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要能针对6岁到12岁,乃至再大一点的观众。从2012年春节开始,刘可欣和她的创作团队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讨论各种提案,最后确定了要做《魔晶猎人》-一个在魔幻世界中争夺生物能源"龙兽"的少年热血励志剧。其间,胡劲松则带领市场营销团队在内部从观众和经营者的角度不断给这个题目挑刺、"拍砖"。

"这个过程特别痛苦,"刘可欣回忆说,"但我知道,他的本意是要完善产品。"好在她是个特别顽强的人,被胡劲松"拍砖"拍得太狠,反而能激发出她的好胜心和创作欲。

一旦《魔晶猎人》的创意确定,制作出样片和策划案,与之有关的市场推广和与电视台的沟通就同步开始了。未来,这个创意会变成图书、系列剧、漫画连载、游戏和电影五种产品,彼此之间互为铺垫和宣传。

"我是电视台出来的,所以和电视台之间沟通无障碍。"刘可欣说。她一直在用电视剧模式,比如由电视台定制或者预购的方式制作动画。《魔晶猎人》就采用了和北京电视台的卡酷传媒共同出资制作的方式。

"他们能一下子同步推出这么大量的产品是相当惊人的,"皮三说,"这跟'老胡'(胡劲松)对生产力的管理有关。"精准定位+控制成本+规模效应,这就是华映星球的优势所在-这也是工业生产的秘诀。

"学会做减法"

和华映星球的"齐全"相反,皮三的互象动画刚刚"瘦身"完毕。他的公司从2012年的100多人减员到50多人,不是因为经营出了问题,而是因为皮三想清楚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的长处在创意,而不是管理-那是'老胡'的长项。"

皮三留下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动画前期的导演和创意人员,他甚至连衍生品的淘宝业务都外包了,"泡芙的淘宝店一年现在能赚个一百万,但我做这个事情不够专业也牵扯精力,我宁可少赚点,干脆把它外包出去给更专业的人打理。"他把公司里一部分业务优秀的中、后期制作人员托付给了"老胡","这些孩子跟了我这么多年,我得给他们找个好地方。"

"这个行当就是这么小。"

皮三用Flash做动画很早,他是1999年"边城浪子"创办的Flash论坛"闪客帝国"的一员。他在互联网上最早成名的作品不是"泡芙",而是2008年做的"哐哐哐"系列。"哐哐哐"第一部8分钟短片叫"炸学校",片中有后现代风格的暴力镜头,故事也比较夸张,一放到网络上就达到了100万次的点击量。哐哐是一个寄托了皮三本人理想的形象,是一个愣头愣脑,倔强、勇敢的小屁孩儿。皮三一开始以哐哐为主角做的短片"一毛钱""三八线""炸学校"的点击率都过了百万,他很兴奋,一口气做了10集,就是后来的《哐哐日记》。

皮三一直更喜欢互联网,受不了电视台的审查和约束。"互联网是特别平民的一个东西,电视动画片一般开播就要二三十集,加上市场营销,投资怎么也得上千万,我一个老百姓从哪儿去弄上千万?"

"但网络动画就挺好,我投几十万慢慢弄,一集也可以放,而且从观众那里得到的互动都很直接。"

像所有动画人一样,皮三曾经对通过"哐哐哐"在互联网上赢利寄予厚望,当时他的互象动画只有十几个人,有一半人都在做"哐哐哐"系列,剩下那一半人则为三星、安利做广告养着原创部分。"哐哐哐"带有"怀旧"、"政治"和"暴力"的色彩,很受欢迎,还被国外的私人美术馆收藏过,但就是跟商业不沾边。"我想了很多办法让它挣钱,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想做一个'哐哐哐'的虚拟社区,这想法很不靠谱,自己掏的20多万也打了水漂,"皮三说,"我后来都有点绝望了。"

皮三"自掏腰包付学费",到最后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产品有"调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哐哐哐"天生就没有商业化的命。相反,"泡芙"诞生之初只是一个PPT,但她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立刻就被优酷这样的大平台捕捉到了。据说,皮三跟优酷团队开会谈到自己对"泡芙"的设想时,古永锵问他,城市人最重要的属性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孤独感"-双方一拍即合。中国的动画片向来缺少城市题材,泡芙讲的是一个白领女孩和物质世界的关系。优酷和皮三最后采取的模式是共同投资制作泡芙系列剧,共同经营推广,然后按比例分享片中的广告植入收入。

有优酷这个优质平台,泡芙迅速吸引了一批铁杆粉丝。"我做泡芙这个形象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天使爱美丽。"皮三说,但不少观众都留言说泡芙"很像年轻一点的王菲"。这个虚拟的双子座女孩现在在新浪微博拥有近50万名粉丝,她那些酷酷的"语录",诸如"路多了,人就容易迷路"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这是成长中的白领女孩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视角,很能引发都市年轻人的共鸣。

皮三现在尝到了跟大网络平台共同制作的好处。因为优酷的平台效应,泡芙的广告植入都是百万级的。优酷在后台给他提供了大量的观众数据分析。他能看到泡芙的点击率、评论数,转发数和播放完成度。"互联网时代观众更喜欢短片,大部分互联网剧的播放完成度都在30%左右,泡芙有的能达到6%?70%,不算低,但不能松懈。"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在不断训练皮三和他的导演们对题材、内容节奏的把控。"网络上的内容太枯燥人家一拖就看完了,一按就关了,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研究观众的喜好和搞创新。"

"哐哐哐"的教训教会了皮三做减法-现在想和泡芙合作的大企业不少,但皮三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的成长和商业调性。"有的广告符合泡芙的气质,比如雀巢、雪佛兰之类的,但是有些就不符合,我不想因为贪一时之利把泡芙的定位给毁了。"

播出4季和一年的迷你剧之后,优酷给皮三提要求,希望泡芙能涵盖更多的观众。皮三不同意,这还是跟他对产品的理解有关。"一个产品只能完成一个功能,泡芙就是针对白领女性,不可能大爷大妈都爱看,如果需要涵盖更多的观众,我们可以开发其他产品,"他说,"否则可能毁了原来的铁杆粉丝。"

"泡芙这个产品受欢迎以后我们曾经膨胀过,整个公司盲目增加到100多人,大家都围绕这个产品转,什么都自己干。"皮三说,2012年全年,互象动画内部的中后期管理耗掉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神。"我问我自己,我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是做创意,开发更多产品的,而不是管理工业流程的。"因此他决定瘦身,把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放到开发其他产品和完善泡芙上去-他终于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活法。"在互联网这种高淘汰率的节奏下,我们必须不断开发其他的产品,否则没有安全感。"皮三现在正在策划一个和城市情感有关的新剧,里面"有男人也有女人"。

"即便泡芙是一个可以商业化的产品,也不是没有我自己的情感在里面的。"皮三说。他不会开车,每天骑车上下班,喜欢趁这个时候观察其他人。"其实,平时只要你能稍微停下来看一下周围,就会感觉到城市中所蕴含的孤独感和魔幻色彩。"

"泡芙和我都是这个城市的产物。"

不管在商业化的路上走了多远,皮三的某一部分情感还是停留在"哐哐哐"里。"哐哐日记我做了20集,往里投了200多万元都没结果,但感情上就是割舍不下。"不管赚不赚钱,他正打算为哐哐哐策划一个80分钟的电影,"这确实很有挑战,但这是我真的喜欢的东西,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一条道走到黑了。"

所以他懂得欣赏雷磊:"他就是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动画,我现在有这么多人要养活,已经回不去那个状态了。"

"别把商业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混在一起,要弄清楚什么是可以商业化的,什么不可以,千万别拧巴,我花了很久才弄明白这件事。"

一个人的动画电影制片厂

雷磊现在是中国动画界的得奖专业户,大概也是参加动画节最多的人。在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硕士学位之前,他的动画短片《边界计划》就参加了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从2009年开始,他和自己的动画短片成了各类动画节的常客,例如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捷克国际动画节、Animateka国际动画节、爱沙尼亚共和国Animated Dreams国际动画节、伦敦国际动画节、纽约BAMKids国际电影节等等。2010年,他的《这个念头是爱》得到了渥太华国际动画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叙事类短片奖。

这是一个有趣的3分钟短片,雷磊自己这么描述它:"一个男孩坐飞机发现女朋友的袜子破了一个洞,然后他们接吻了-这就结束了。"他的作品没有办法用商业数据来衡量,你问他一分钟成本是多少,得到的回答是:"我最快的时候三天就做出一个动画片,最近最长的一个花了两个月。"

"我自己就是一个动画电影制片厂。"

这是和好莱坞梦工厂完全不同的创作体系,雷磊不事先写好故事,也没有分镜头剧本。他的动画是从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或打动他的一个场景、一句话,一首歌开始,逐渐生长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念头是爱》的灵感就是来源于他朋友女友的袜子破了一个洞。雷磊自己还是一个三人小乐队"嘿!!!"的成员,这使得他的动画与音乐(很多是他们自己原创的歌曲)美妙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多人做动画就是简单地配一首流行歌曲上去。"他说,但其实原创音乐和动画就像双生兄弟。

雷磊喜欢去各式动画节,2013年6月到7月,他从法国漫游到东欧,一共参加了三个动画节。在这些动画节上,雷磊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原创动画人,他能看到独立动画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和命运。法国、德国、瑞士政府都在对自己国内的独立动画发放补贴和赞助,他们的独立制片系统相对完善,还有专门的院线放映独立动画。

"即使是在迪士尼横扫全球的时候,东欧有些大师还是在做自己想做的漫画,国家会给他们少量补贴和赞助,所以沙画、剪纸这些很特别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传统从来没有断过。"雷磊说。而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全民奔向商业化之后,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动画传统其实已经消亡了。

和国内人们对动画节的想象相反,迄今为止,雷磊参加的动画节只有很少的几个会负担参会者们的路费。"别人都以为我是富二代什么的,但其实我就是自己掏腰包去的,其他人也一样。"他说,"即使赢得奖项也没有奖金。"但动画节是各个国家的动画爱好者和导演用自己建立起来的动画语言体系交流的地方,雷磊说:"你得把这事跟商业化分开看。"

"国内关于独立动画的研究和讨论的学术气氛几乎没有,在动画节我才能遇到朋友,才不那么寂寞。"

在2013年夏天长达一个多月的欧洲之行里,雷磊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住在那些热爱动画的好朋友们家中,从法国游荡到东欧。"我一路都在做'沙发客'(指睡在朋友客厅的沙发上),加机票才花了两万多。"到东欧,雷磊发现自己的现金花光了。正好当时动画节里有一个动画卡拉OK大赛,现场给东欧动画配音。"我不会捷克语,英语也不怎么好,居然赢了几百欧元,正好可以当路费。"

他在动画节上认识的朋友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与好莱坞或者商业系统完全是两码事。雷磊有一个加拿大朋友,原来是政府部门职员,后来辞职回家去做动画。雷磊去蒙特利尔时就住在他家。"可能因为有很好的福利制度,国外年轻人不像中国年轻人一样急着挣钱,这人住在一个狭窄的小房间里,睡在海绵垫上,过的是真正的绿色低碳生活。"雷磊在他家住了一周,两个人上网的方式是拿着手机在家旁边溜达,看有没有免费WiFi可蹭。"他的动画全部是自己配音,我非常喜欢。"雷磊说,"他说我给你听最好听的音乐,他养着一只小仙人掌,用手拨仙人掌的刺给我听,我仔细听,那声音像流水一样。"

"我们平时在大城市生活,节奏这么快,网络上有那么多火爆的东西,谁会想到去听仙人掌的声音?"雷磊说。"动画对我来说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是一个和不同的人交流的东西。因为我是一个人,不需要考虑产业链的问题,所以我不用为商业化焦虑。"

雷磊更多的焦虑来自于生存压力。他的挣钱方式是接一些和大品牌的商业合作,比如为耐克设计特别款的球鞋,制作一些宣传动画短片-这种工作方式等于靠天吃饭。平时,他和皮三一样骑车外出,生活方式尽量简单化,"好在我才28岁,还有几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为他申请的国外艺术家驻场项目比较多,也因为思维模式近似,雷磊的一些作品越来越接近当代艺术的范畴。他最近要做的一个项目是去加拿大和一个法国朋友合作,给老照片用透明水彩上色100次,将上色过程一帧帧拍下做成动画。"在这个作品里,图像成了一个带有时间厚度的东西,我们给自己规定,每一笔只能用一个颜色,就让它自然变成一个无法想象的东西。这也是动画。"

"不仅仅是在中国,动画短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没有太大商业价值的,"雷磊说,"我总是抱着自己现在做的这个东西就是最后一个的悲观心态。"

"但那又怎么样呢?我就是喜欢。"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