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红拂女 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
尺寸:125×75 cm. 约8.6平尺
估价:RMB12,000,000 — 22,000,000
成交价:RMB71,300,000
本幅为国民党元老张群旧藏。
绝忆当年李药师,侯门投剌擅丰仪。
谁知野店晨妆罢,能识虬髯客更奇。
能明去就更谁如,千载峥嵘女丈夫。
笑煞豪华杨越国,身犹未死骨先枯。
千山庙皂说奇雄,俎豆谁怜祭享空。
倘使蛾眉犹未死,忍看车骑渡辽东。
渌江江水清见底,渌江女儿柔似水。
恨无侠骨有回肠,如此江山愧欲死。
在《红拂女》的画面上,有大千题诗四首。按孙云生藏粉本所见,这些诗是他二十年前凭吊湖南醴陵红拂墓时有感而作。大千把红拂故事的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浓缩成第一、二首诗。由于诗的描述和《虬髯客传》的情节完全相同,可见《虬髯客传》这篇小说是他创作《红拂女》的主要依据。
千百年来,《虬髯客传》让红拂女的形象深入人心,金庸更称赞这篇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但是,小说只写了红拂的性格,却没有具体描写她的外貌。小说作者只讲了红拂女“有殊色”、“乃十八九佳丽人”,又借着李靖来称赞她“真天人也”;然而,整篇小说对红拂最可视化的描写,也就只有一句“发长委地”而已。整篇小说不以文字细述美人的外表,却让观众得到最圆满的想象;这是小说家最大的成就,却也是画家最大的困难。因此,大千必需对小说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发挥画家的想象。我们也必需对小说家的手法有一定认识,才能欣赏画中意象。
其实,小说里的红拂能以一介女子在众多英雄中争得锋头,除了外表美丽之外,更应归功于她幅射出的侠女气质。
例如,红拂第一次见到李靖,便投以专注、深刻的观察,并马上感受到他的不平凡。她不但正确认出李靖是位英雄,又深夜出奔、直陈爱慕。过程中,她与李靖对答如流,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的生活不值得留恋,又告白自己要跟随英雄的决心。如此,读者见识到了红拂卓越的智慧与眼光,以及她积极果断、豪爽坦率的性格。
再者,当虬髯客出现,发怒的李靖使自己和红拂陷入了危机。但是,红拂不曾逃避。她冷静地迎向虬髯客,在三言两语之间造出一条生路。不但消解了眼前的困难,又将最大的敌人转变成最大的资源。因为有这一段虬髯客觊觎红拂的情节,让读者更加相信她美若天仙。通过这次困难的考验,再次深化了红拂冷静与机智、勇敢与豪迈的个性。
正是这些侠女般的性格,使红拂美丽的形象得到加乘的作用。小说也唯有通过各种人物的行为与性格,才能让读者彷佛置身那个风云动荡的时代。所以,如何成功以视觉效果传达小说人物的抽像个性,便成为大千为红拂女造像的关键,也是我们应该要仔细欣赏的重点。
熟悉大千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的画风大抵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遍学五代以下诸位名家,表现清新俊逸的文人画风。第二期上追唐代风格,是大千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转折。第三期则开创泼墨泼彩画风,达到苍浑渊穆的境界。 然而,众所周知,没有第二期敦煌之行,就没有日后的张大千。从四十年代远赴敦煌开始,潜修敦煌近三年的时间,使他深受唐代壁画启迪,才形成精丽雄奇的面目。
创作于1944年的《红拂女》,是大千展现他已完全深刻掌握唐代仕女画风,又能融古出新的杰作。在敦煌临摹以前,大千学习宋代以下的仕女画;敦煌之后的十余年间,他才达到一生创作仕女画的最高峰。 从这个背景来看《红拂女》,才比较容易了解这件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境界。
大千画《红拂女》,就是受到了小说启发,要透过视觉手法来表现他心中理想的女子形象。在《红拂女》的粉本上,他题了“惊才绝艳”四个大字,又旁注:“此四字惟红拂足以当之”。可见,大千认定红拂有惊世骇俗的才能,并世无双的美貌。又因为红拂批评没有雄心、犹如死人的杨素“尸居余气,不足畏也”,于是大千也作诗称赞她是“千载峥嵘女丈夫”。所以,我们应该也要从人物外型、神情姿态、画面构图、色彩安排等方面,看到大千如何表现这个才貌双全、勇敢豪迈的佳人。
《红拂女》的构图明快而简洁,整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仕女。画中没有交迭或穿插其它事物,单纯地让美感聚焦在女主角身上。这位主角用双手撑开斗篷,抬起头,上身微微倾斜,膝盖稍稍提起,长裙曳地,翩然而来。她以接近正面的姿态出场,然后站在画面中央,直接攫获观众的视线。所有的动作都优雅大方,毫不忸怩作态。高高束起的红色腰带,蓝、绿、白色相迭的系带,一再凸显她曼妙俊健的身材。她凤眼圆睁,以坚定的目光迎向观众,神色从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缩,正如她在小说中迎向李靖和虬髯客,表现出优雅、积极的态度。
这正是大千刻意为红拂女设计的身段。他通过正面出场和左右对称的形式,暗示红拂女爽朗、大器、果断的性格;又让倾斜的上身和弯曲的长裙连成修长的弧线,不但冲破对称构图的呆板,也烘托出女性优美的姿态。我们知道,大千是个京剧的戏迷,常自京剧表演中得到启发。 所以,红拂女才有类似京剧花旦在舞台上亮相的身段。
但是,这件作品绝不只是模仿京剧角色、身段的人物画,而是大千融入敦煌经验之后提出的创作。我们知道京剧《红拂传》又名《风尘三侠》,由罗瘿公编剧,首演于1923年3月,是京剧大师程砚秋早期成名作之一。但是,程砚秋饰红拂女的舞台扮相和大千画中所见截然不同。 因为从画中人物的面容、神采、服饰、花纹、设色,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敦煌风格的菩萨像、供养人像对大千《红拂女》深刻的影响。
由于小说以隋末唐初为背景,大千也就取法同时代的敦煌壁画来表现红拂。她的脸型像一颗鹅卵,轮廓紧饬而圆润。肤色粉嫩匀净、眉毛修长弯曲。再加上樱桃般的小嘴,正是《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之美。她长腿细腰、圆颈平肩;有俊健的身形,无臃肿的体态,也完全切合小说写她十八、九岁的青春模样。大千在画中表现她静穆自信的精神、温婉可人的情态,更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这些以形传神的手法,是大千透过《橅莫高窟唐人观世音菩萨像》这类作品学习的结果。 红拂的面容与神采,直接继承莫高第329窟东壁初唐女供养人像、 401窟北壁东端出唐供养菩萨的绘画传统, 不但成功地以视觉手法塑造出红拂之美,也深刻再现了属于这个小说人物的初唐气息。
大千更在《红拂女》中运用了唐代圆润劲健的铁线描,然后针对不同的物象,变化线条的粗细和色彩,以便传达不同的质感。画中所有的轮廓线都经过至少二次的勾勒,例如人物肌肤是先勾墨线再迭红线,衣带、斗篷的花纹则先勾墨线再勾泥金等等。这种精致的线描法并不强调快捷奔放的技巧,却让各种物象更加立体与凸出,也让画面更有高古的气氛。画中人物也因此脱去小家碧玉的模样,呈现出大家闺秀的端庄俊美。可以说,大千为了《红拂女》倾尽所学,并不为过。
除人物面容、精神、性情以外,大千对服饰的花纹与色彩、画面装潢的形式也都下了很大的工夫。由于敦煌经验,使他对华美、精致的理解,推进到了唐人的层次。对仕女画的创作,也得到新的领悟。他说:“近代因为中国国势较弱,……尤其是美人,……多半是病态林黛玉型的美人。到了敦煌壁画面世,现在写美人的,也都注意到健美这一点了。” 有这样的进步,大千自己也很得意。所以,他自题1949年画的《仿唐人仕女》轴说:“敦煌归后,其运笔及衣饰并效唐人,非时贤所能梦见也。”
正因如此,《红拂女》不但有初唐秀骨丰肌、优雅自信的女性形象;红拂身上的服装款式、花纹色彩,也无一处不根据唐代画作,绝不凭空捏造,也不任意省略。例如斗篷中的凤鸟纹,正出自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 装潢的花边虽是由两位儿子描绘,花朵的造型与配色仍与大千临摹敦煌的作品一致。 大千知道,色彩与花纹除了能让画面显得精致华丽以外,更能暗示和象征画中人的身份与性格。所以,他刻意选用了华美的凤纹及缠枝牡丹纹来象征红拂的尊贵,又以红、绿两色暗示她兼具热情和理智的特点。这些纹样的造型与色彩层层迭迭,很容易让观众眼花撩乱、破坏人物之美。大千却能应用繁简对比、以暗托亮的手法,达到既复杂又统一、纹样为主题服务的整体效果。
为不同的花样上色,必需应用不同技巧和工法。这些色彩也不是平涂即可,必需分别用堆栈、罩染、撞染等技术,让色彩语汇有丰富的表现。变化和层次感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大。例如斗篷内外不但区分成橘红、珠红两色,还必须先以墨色作底来映发红色,才能沉着艳丽。百余颗珠珞也都一一勾勒,并以多层色彩堆栈、点染出光泽和立体感。粉绿长裙的花纹样也一丝不苟,极尽精致之能事。大千先以银白线勾出大片六边形格子纹,然后以堆金沥粉的技巧,逐格用红、白、蓝、绿勾点花蕊。所以,每条银白线、每个花蕊都好像在粉绿中闪烁。尤为可贵者,数百格花纹如一气呵成,既精工又不呆板,活活泼泼,充满生气。画中所有缠枝花、团花的花瓣和叶片都描绘出层次感,连凤鸟身上的每片羽毛也都用相临色或对比色勾出立体感。凤头采用撞染法,让绿、红两色的渐层转换。翅膀的黄、绿、红、蓝色,则出以明快的区隔和对比。衣衽和系带的内面,更以微妙变化的蓝色描绘暗花;乍看之下接近肤色的衣袖,也以云白、粉橘勾出精致的花纹。大千描绘这些纹样时似乎游刃有余、乐此不疲,就好像要炫耀他在敦煌学到的技艺。这些鲜丽繁复的花纹、色彩又被大片泥金色背景统整在一起。强烈的色彩不但没有干扰红拂素净的脸庞,反而使她格外脱俗清丽。花边则以墨色为底,衬托画心的辉煌。花边的牡丹又和画中色彩互相呼应,鲜艳又不俗气。整个画面金碧灿烂的色彩、极尽精工的设计,不但衬托着主角的富贵,更让观众也走入了唐代的辉煌。
大千一生中以唐代金碧风格描绘的《红拂女》,极可能只有一幅。但是,以其他风格形式创作的仕女画,便常有一稿多本的现象。例如他在1930年代就已画过许多幅《天女散花》;按文献所见,至少就有5-6幅。由此可见,在大千仕女画中,《红拂女》有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因此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