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
五、翠玉白菜
【名称】翠玉白菜
【类别】玉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翠玉白菜,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
虽说翠玉这个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除此之外,包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作为绘画的主题,以表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政者的昏庸。
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制诗中,作为帝王的清高宗,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而有所警惕;诗云:“和阗产玉来既夥,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
”
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但是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资料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像的空间。
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玉,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质材,琢磨玉料成为器物则相当的费工、费时,如何节料、省工遂成为玉器设计过程中,空间思考的准则之一,而“量材就质”便是此思考方向下产生的艺术特质。所谓“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泽设计玉器形制,是一种在外设条件的限制下发挥创造力的创作方式。协调天然与人为,则是此一创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
编辑:李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