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大玉刀
九、七孔大玉刀
【名称】:七孔大玉刀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现状】:洛阳博物馆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线的七个圆穿。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案。
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出土了一批玉器,经考古学界鉴定后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玉器。在这些玉器当中,有一把七孔大玉刀,长65厘米,最厚处为0. 4厘米。刀的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的形体扁平,呈肩窄刃宽。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玉刀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玉刀保存得相当完好,并且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最精美的饰纹者,可以称得上绝品。但此刀的用途,人们纷纷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是古代代表权威和地位的玉辱仪杖器,有的认为是当时行刑用的刑具。
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玉器以其特有的品性和属性,融人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玉本身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只不过是精美的石头而已。但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的加深,进而意识到玉是可以代表阳精至纯的东西,以为是天地之精华,于是逐步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在中国古代被推崇为万物的主宰,我们可以从篆书中的玉的写法看出古人对玉的推崇。在篆书里玉被写为“王”,与现今的玉相比少了一点,“王”代表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美玉,与参天、地、人的帝王的王相通。于是帝王用玉来表示上天的旨意,作为权威的象征。
如先秦典籍《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与诸侯相约在涂山开会,参与的国家使者执着玉器前来,为什么与会诸侯不拿其他的物件而是拿着玉器,可见玉器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作为权力的象征了。据考古挖掘研究,玉刀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脱离实用,成为权杖的象征。七孔大玉刀虽然具有战形器的形状,但从其纹饰的精美程度来看,应该脱离了作为战争用器的可能,而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的可能性更大。
编辑:李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