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
0条评论 2013-11-22 10:15: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选

166 艾米丽娜•德拉克罗瓦 马蹄莲 板上布面油画 33×41cm 1960年

艾米丽娜•德拉克罗瓦是幼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创作方法为自己的作品带来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颜料好像是直接挤堆在画面上,浓厚、凹凸不平,让作品充满立体的雕塑感。颜色是几乎没有经过混和的原色,运用得单纯彻底。她的风格返璞归真,是从心底直接流出的质朴,不加任何卖弄技巧的雕琢。就好像天真无邪的童年,干净简单,没有掺杂任何世故圆滑。《马蹄莲》从视觉上给观者强烈的浮雕感。有趣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得到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却钟情于德拉克罗瓦的作品。他经常到艺术家位于法国南部的画室造访并收藏了不少她的作品。无独有偶,鼎鼎大名的克拉克• 盖博也是收藏她作品的众多名人之一。

《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选

168 雷米•赫托 休闲时刻 布面油画 72.5×99.5cm 1950年

这个专题中还有一件大尺幅的作品,那就是来自艺术家雷米•赫托的《悠闲时光》。但与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布吕奈尔的《追忆似水年华》相比,更多的是轻松,没有束缚。画面背景以浅色调为主,相对淡雅,物体却填充了较鲜艳的颜色。构图偏于抽象,艺术家虽然用物体前后叠加的方式表现了画面纵深感,但是他又削减了透视法的存在,所有的物体好像是悬浮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每个物体的造型都故意几何化,它们更像一个个符号。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赫托的静物画是抽象的遐想,天马行空,是抛开现实的规矩,随心所欲地异想天开。 艺术家毕业于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院,他毕生尝试以不同技法进行创作。这件作品具有湿壁画的效果,令人过目难忘。试想一下,在客厅的舒适沙发上捧着一杯香浓的咖啡欣赏对面墙上的这件作品会是怎样的感觉……

《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选

161 埃利赛•汝勒•埃米尔•马克莱 静思 布面油画 2×33cm 1920年

在介绍这件《静思》之前,我们得先说说艺术家马克莱。这位曾被认为是蒙马特高地的传奇人物一生坎坷,但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没有忘记艺术,没有忘记用亮丽的色彩描绘他对生活的热切向往。他生前的好友郁特里罗曾说马克莱是蒙马特最后的艺术家。这件《静思》就是艺术家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他用明亮的色彩带给我们欢快的心情。作品构图并不复杂,桌上的物体没有占据大面积的画面空间,但感觉离我们非常近,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前景的三个水果用鲜艳的颜色夺人眼球。左上角的那抹红色看似和绿色的背景毫不相干,但它和水果的红色前后呼应,平衡了画面。中间瓷瓶的造型略显圆浑壮硕,从远处看,它成了画面的主角,不仅占据中心位置,而且用蓝色的冷色调与整个环境形成了鲜明却不突兀的对比。如果不加思考的话,《静思》简直就是是悠闲生活的一个点缀,一个小品,镜子一样反射了我们内心雅致的情调;而它却是一颗饱受蹂躏摧残的灵魂献给人类的精神佳酿!当我们纪念马克莱时,我们内心满怀怜悯和敬重。

《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选

163佛朗兹•普希京 烙印 布面油画 46×55cm 1950年

本专题里最具力量感的作品当属普希京的《烙印》。用色厚重,笔触强烈,棕黑与暗红统领了画面。每个物体的轮廓被黑色粗壮的线条再次强调。黑色是神秘的颜色、象征的颜色,它将光线吸收,捉摸不定,神秘莫测,又暗藏了强烈的爆发力。这也是为什么画中的叶子看起来会像种子一样,粗旷,结实,孕育了即将爆发的生命力。 艺术创作的结果总是与过程密切相关,总是与艺术家的生活和经历密切相关。要是你知道他曾从战俘营逃脱并徒步跨越波兰回到家乡,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品里面能够蕴涵如此饱满的力量。他的静物画,用的是表现主义手法。每样物体都圈上黑色,凸现在画面上,非常醒目。包含了日耳曼与法兰西两个民族的特色,具有不同一般的表现力。这或许与毕加索也有一定关系——他们俩曾在瓦洛里斯共同创作了七个月。总之这是一件不同凡响、不太常见的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北京艺融2013秋拍法国名家静物作品选

162 米罗•沃基奇 蓝色的烂漫 纸上油画 43×25cm 1969年

米罗 • 沃基奇,是一位南斯拉夫裔的法国艺术家。他脸庞上如刀刻般的硬朗线条让人过目难忘。他在二战之后来到法国,开始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绘画创作。他的作品蕴含着一股波西米亚式的张力和激情,刚劲有力的线条,诗意般的画面,诠释了战后五六十年代巴黎的种种风情。艺术家最终定居在蔚蓝海岸,那里的风景也成了艺术家所钟情的入画主题。沃基奇在九十年代成为“捍卫造型艺术”协会主席,他也是著名法国艺术家汉斯• 哈同、雕塑家恺撒和著名雕塑家阿曼等人的好友。来看他这件《蓝色的烂漫》,给人紧张、激烈的印象。画家把红、黄、蓝三种绘画中的原色全部运用到一起。与其说画家用色彩描绘了一张花朵的图案,倒不如说画家通过描绘花朵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色彩游戏。颜色的对比浓烈刺激,就像冰与火的对峙。画家用笔也是棱角分明,每一笔都像是锋利尖刻的碎片,特别是蓝色的背景,如同一片片破碎的玻璃。这是否是一段伤心决绝的感情表白?曾经浓郁猛烈,爱憎分明,最后只留下“安得与君相决绝,免叫生死作相思”的心碎。纸上的油彩散发出幽蓝的金属光泽,指引我们去寻找最终的答案。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