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鄂 阳光弥漫的清晨 68x68cm 设色纸本 镜框 北京传是2013年秋拍
图8 北京华辰影像拍卖历届成交额曲线表
图9
实际上,当代水墨的拍卖从2003年就开始了,但直到2010年才受到广泛关注,在2012年取得了不错的拍卖成绩,由表格中高达80%的平均成交量可见当代水墨市场供需两旺的可喜局面。但是“新水墨”能否成为未来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还有待时间验证。
首先,新水墨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新水墨结合了传统水墨的文化内涵,又包含了很多现代的东西,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崛起以及新财富阶层的喜好变化,它的发展符合历史阶段的选择;第二,作为刚刚起步的水墨市场,它的价位较低,能够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第三,当代水墨的真伪鉴定相对容易,收藏投资的门槛较低,投资风险小、收益高;第四,目前,欧美等国外藏家的介入,让当代水墨具有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潜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代水墨“价格跑在学界认证前”的特点使得它的未来价值充满不确定性。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变种,它的“土洋结合”使其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工具是中国传统的毛笔和墨汁,技法和观念却大多来自西方现当代艺术,它既不见容于油画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当代艺术圈,也被排斥在传统国画界之外。同时,一些沽名钓誉的画家借“新水墨”之名滥竽充数,也增加了新水墨的投资风险。
此外,联想当代艺术今时今日的惨淡境况,新水墨是否会重蹈覆辙,掀起新一轮市场泡沫?这也是藏家们普遍担心的问题。那么是否还有更为稳健的拍场“新宠”呢?也许影像是个不错的选择。
与其它拍场“新宠”要么“量大”、要么“价高”的特点相比,影像艺术有点“三不沾”,甚至连推出影像专场的拍卖公司也只有北京华辰一家,这不得不说是个有趣的现象。不过从图8中可知,影像艺术自2011年开始,市场行情就不断上涨。2011年秋拍的总成交额竟然比2011年春拍高出三倍有余。2011年北京华辰秋拍中,被视为民国影星代表人物周璇的最完整影像记录 “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专题以218.5 万元成交。这组照片是中国摄影作品迄今为止最高拍卖纪录。
不过,在西方国家,摄影艺术与市场表现都已非常成熟,单幅作品拍到百万美元的现象屡见不鲜(图9),但这种情况目前在国内却是不可想象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有一张照片记录了一双贫困山区小女孩充满渴望的“大眼睛”?这张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当年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成为 “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它是由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2006年,这张照片在中国首次影像专场拍卖上创下30.8万人民币的最高纪录。虽然名家解海龙的单幅标志性作品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而他另外一些优秀作品也只在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价位徘徊。这令人想到在绘画领域的典型案例:十几年前,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小幅作品也不过几万元,但是现在随便一张都可以拍到几十万元的高价。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