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市场最近颇为热闹。不久前,在山东荣成亮相的中国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展暨金石湾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论坛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同期,上海出现了一家专门以艺术衍生品的展示展览为特色的艺术机构;随后,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登场的2013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又带来了一场艺术衍生品的狂欢。一时间,原本显得有些冷清的艺术衍生品市场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聚焦众多目光
11月中旬,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在西子湖畔上演了一场艺术衍生品大联欢:艺术大师跨界操刀,将艺术元素融入生活创作出的生活用品、家居产品让观众眼花缭乱;各类油画、陶艺、书法、铜雕、版画、丝品、饰品、纹样既可用于家居装饰,又颇具艺术品位;那些独具创意的艺术衍生品还被“安插”进最日常的餐厅、卧室、书房、客厅等情境之中,让不少观众惊呼:“艺术原来还能这样玩儿!”
本次博览会将画廊、艺术商店、美术馆、艺术机构、高端定制礼品及创意品经营机构等“一网打尽”,现场展示的艺术衍生品琳琅满目,既有各门类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创意设计师的艺术衍生品大联展,也有知名消费品牌陶瓷、丝绸、文具、饰品、礼品、数码周边产品、汽车周边产品等各类产品的开发与形象展示,将艺术延伸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观众大呼过瘾。
而不久前在山东荣成举办的中国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展暨金石湾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论坛,不仅展出了雕塑、瓷器、陶艺、家居、版画等艺术衍生品,令人目不暇接,并且请来了不少专家学者围绕“艺术衍生品产业化发展之路”以及“如何更好地让艺术衍生品走进百姓生活”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同期在上海亮相的一家艺术机构则以艺术衍生品的展览展示为特色,其500多件藏品均以世界各地重要的美术机构与博物馆的藏品为蓝本,涵盖了版画、雕塑、饰品、文具、日用品等多种衍生品。
市场潜力巨大
“艺术衍生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好几年前,就有不少艺术机构和艺术品经销商涉足艺术衍生品市场。”北京某画廊负责人林先生透露,近年来,艺术衍生品开始逐渐被普通民众接受,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显现出来的商机吸引了更多的机构和经销商想从中分一杯羹。
据首届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公布的《2013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报告》估计,目前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总体市场空间应该在2000亿元以上。
该《报告》称,中国艺术衍生品的初始阶段为2006年至2008年,主要成型时期是2010年至2011年,在2011年开始井喷式发展。而2000亿元的潜在市场规模,是根据我国博物馆接待能力、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以及全球授权市场规模估算得出的。
但是,据文化部和中拍协前不久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而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和艺术衍生品的交易总额仅为180亿元,这就意味着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只开发了10%。
对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给艺术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机会,但是国内对于艺术衍生品市场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在欧美国家,艺术版权产业发展带动艺术衍生品交易额是艺术品直接交易额的3倍以上。中国艺术衍生品行业应该积极参与全球艺术品衍生产业重塑再造的过程,抓住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给艺术品市场带来的革命性机遇,否则只能成为单纯的全球艺术衍生品的生产和消费基地。
瓶颈尚需突破
“前几年艺术品衍生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种类少、定价高,难以吸引普通消费者,”国内某艺术品电商相关负责人吴先生认为,国外的艺术衍生品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居装饰、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在国内,艺术品衍生品的种类相对匮乏很多,并且多数艺术衍生品都将目标对准投资市场,而非大众消费市场,定价一般较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我国的艺术衍生品种类太少,这主要是由创意能力不足、设计意识薄弱所致,艺术衍生品不仅仅是将一件藏品或艺术品进行缩小、复制,也不是把一个图案附着在某一个器物上这么简单,艺术衍生品如果想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就要在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上多下工夫,让更多的人看过后想买并且买得起,是衍生品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此外,目前国内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渠道通常是博物馆、 美术馆或艺术区的实体商店,还没有成熟的艺术衍生品销售电商平台,销售渠道较窄使得艺术衍生品的大众接受度也较低。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