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1919-2010) 黄土高坡
设色纸本 镜片 1989年
款识:1989 吴冠中。
尺寸:66×68 cm
钤印:吴冠中印(白文) 八十年代(朱文)
鉴藏印:长石斋藏(朱文)
出版:1.2004年《财富》杂志出版。
2.《画坛拾微》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3.《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4.《CANS艺术新闻》 NO.182,2013年。
5.《长石斋珍藏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
说明:1.著名文物专家乔德光旧藏。
2.《黄土高坡》被列为中国美术学院教学课程。
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杰出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艺术创新的基点是艺术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总是从前辈没有走过或没有走完的地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总是用独特的眼光寻找适合自己行走的方向,在无人问津的领域和地带独辟蹊径。创新的道路是艺术家自己走出来的,跟在他人的后面是不可能走出创新之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注定是个独行者,孤独必然地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吴冠中先生就是这一位傲然独行的艺术家,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他从来不耻于与平庸为伍,心态上也没有迎合潮流的负累,从而获得探索艺术的极大自由,使他的艺术最大程度地接近他的心灵和生命。当一次次的激流汹涌而过又一次次悄然退去后,他的绘画艺术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涤荡和洗礼,留下的往往是他用心灵谱写的艺术真魂。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缤纷长廊里,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吴冠中先生正是以他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深刻影响着艺术之路的后来者。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是与创作性紧密相关的,拥有个性才更具有创造性;而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同时也是他自信心的表现。有如吴冠中先生,正因为对自己充满着自信,才可能有这样非凡的创造性,既不师古不化,简单地追随先人的脚步走,又不模仿西方,盲目地跟着洋人的后面跑,才可能遵从自己真实的感受,独创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在西北的高坡,在黄土的大漠,寻觅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此幅《黄土高坡》作于1989年,无论从画的风格、技法还是画者的用心,都可以看出其间流露出的艺术惯性:线条从前者的紧张、盘卷、扭曲、复杂转向后者的舒展、安静,但又不失张力;设色则从条转向块;取景也由单纯的黄土高原向高原人居倾斜。整幅画面透露出作者渐渐平和的创作心境以及融通中西而臻于化境的艺术表现力。
高可摩天的黄土高坡,画者以盘曲折叠的铁线加以表现,简练之笔勾出山峰的结构走向,以泼墨衬出山体的阴阳向背与空间关系,笔墨时淡时浓,为避免线面及色彩的单调感,山间的点与屋舍用浓墨写出,起到提醒画面的作用。黄土高坡那种层出不穷、迂回百折的沟壑,傲然挺立的林木,与生俱来汹涌的生命力,磅礴而不轻薄,粗犷而不粗野,奔放而不放荡的气势跃然纸上,令观者面对自然如此伟力而动容。但自然的伟力在人的面前又黯然失色,从闪烁人类力量色彩的窑洞,再到隐隐约约影影憧憧的牲畜,无一不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合同的生机。
《黄土高坡》为吴冠中的一贯风格,斑驳的点,曲折的线,起伏的面,勾、回、转、折表现无穷。画中的笔墨并非来自传统,而一直接来自于对造化的写生和师法,更强调对物象的特征、感觉的直接把握,也是主观激情的一种外化。《黄土高坡》无疑为画家通融中西、整合南北而至天衣无缝之化境的精心杰作,是作者的人生乌托邦理想的绘画语言表达,是其对人生、生命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并试图建立一种新鲜解决模式的艺术表现形式。
喜爱吴冠中的艺术,不仅仅是欣赏他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家的鲜明个性,还在于通过他的作品,能够体察到他深邃犀利的思想内涵,感悟到他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而吴冠中精神力量的核心就是他的艺术创新。就中国当代绘画而言,作为一名有思想性、有突破性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贡献,不在于令人咋舌的拍卖成交价,而在于他创新思维适合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给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他用他的全部艺术实践和通过实践探索完成的作品,告诉人们:一个艺术家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是最伟大的。而一代代艺术家富有个性的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是推动艺术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力量。
【相关链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