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2013年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南宁成为继长沙、重庆、三亚后又一个举办大型当代艺术展的“边缘”城市。方力钧、叶永青、杨少斌、杨千、罗氏兄弟、钟飚、宋永红、陈文令、苍鑫等熠熠发光的艺术家们又一次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地带前来,支持和参与首次举办的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
意义大于内容的双年展
政府的支持与资金投入对于双年展的举办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在举办伊始就幸运地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支持,并且得到了广西君旭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资金赞助。这对于缺乏当代艺术资源与整体氛围的二、三线城市来说难能可贵,艺术家方力钧甚至以“了不起”来赞叹如此规模的双年展在南宁举办。
并且“中国-东盟”这一文化、地域概念的提出成为该双年展“打出的第一手好牌”,批评家廖文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处境相似,在当代艺术方面比起欧美国家与中国更为贴近。这种“把控的住”的国际性有助于展览作品呈现出更多可以沟通并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与文化趣味。
中国-东盟双年展依靠南宁的地理优势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上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东盟诸国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并陈展厅,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观众来说,都能够了解关于当代艺术问题的不同思考与表现角度。从这些方面来看,本次双年展举办的意义已然超过展览作品与策展理念、展场布置等内容。
来自京城的当代艺术“病毒”
艺术家叶永青将当代艺术形容为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病毒,这一病毒本次由罗氏兄弟从京城带回家乡,他们与策展人罗荃一同以“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的平台传播给当地的艺术生态系统。南宁相对于北上广来说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期,对于当代艺术更为需求,而艺术也能够贡献给城市更多的养分与活力。
展览开幕现场能够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大多来自广西艺术学院,能够在家门口看到如此多的当代艺术大家作品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难得。叶永青说“在年轻人中间播下当代艺术的种子”才是本次双年展最有意义的一个方面。而将种子慢慢培养至开花结果则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政府更强有力的支持、更多赞助商的鼎力支持与更加专业的运作才能够让双年展更为持久地举办下去。
首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让我们看到,每个地方的当代艺术平台都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双年展的中心论调也到了适时调整的阶段。如方力钧所说,不论结果如何,每个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