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到典藏:以博物馆收藏为标志
0条评论 2013-12-19 10:30:57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振濂

普通市民买几幅画挂在家里,那是艺术爱好者,与收藏没什么关系。建国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物禁止买卖;世纪初文物交易市场开放,又正逢中国经济腾飞,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艺术品古董文物拍卖,才有了一个收藏阶层与领域或曰圈子的逐渐成形。

但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使收藏在古代近代所具有的专业圈子的概念与印象以及习惯认知被严重稀释与化解:书画文物艺术品收藏不再是一个高端的、需要专业性很强门槛很高的、专家们才有资格发声的所在,而是一个与股票、房地产一样人人都可以根据常识作出判断选择的普通投资领域。收藏所带来的赏心阅目陶冶性情的非功利的审美欣赏嗜好痴迷的部分,被与股票房地产等同的经济价值或曰赚钱盈利功能所覆盖;不断听到有业内人士抱怨:今天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因为一张古画今天刚买进明天就抛出,稍有利润即放手;没有热爱,没有痴迷,没有爱不释手,买一件古画不再是因为它笔墨精良堪可朝夕相对的心爱的赏玩品,而是它作为质介能帮我赚多少钱?艺术品交易不再是专业交易而可以混同于一般经济交易。它的喜闻乐见的平民俗世的色彩被大大彰显,活力四射的同时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在一个经济振兴的时代,它又意味着无限的机会,与通过艺术品文物收藏交易进行投机盈利赚钱甚至暴利的可能性。

草根的、自发的、视为经济行为或与股票房地产一样的投资行为的社会认知,与专注于艺术品质嗜好痴迷于其间的毕生投入的原有视角,就是这样奇怪地混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今天文物收藏交易市场的诸相。

站在鉴定拍卖收藏市场的专业立场上,对于艺术品收藏与典藏,我以为应该划定几个大概的边界以把握住它的核心内涵并作为讨论的出发点。

一,收藏是一个包含着一连串行为之链的复合过程。它包括了买卖交易即(收),文物艺术品作为物品对象的特定属性即值得(藏)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今天,具有巨大的社会性并且因大批草根爱好者的介入而焕发出旺盛的市场能量。但我们对它在每一个环节的专题研究还远远未能跟上。

二,从收藏到典藏,是一个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高端的过程。一般收藏之初,是散乱零碎随性而为的,随着眼界渐高,出手渐准,经验渐厚,会逐渐走向专题性与精品意识。人无我有,人散我聚,人粗我精,成就一定规模,优者会成为一个专题(如瓷器玉器杂件书画)的行业标杆。

三,走向典藏的主要标志,过去可以以博物馆收藏为标志。国家重器,非博物馆以巨额国家资金无法购入。近年来如浙江民间经济大发展,已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乃至“好东西都在私人手中”之叹。这并不是坏事。有不少企业从事文物书画收藏几十年而渐渐具备典藏的高水准,这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标志。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