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古斋画廊上海空间
2013年12月20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周瑾)下午3点,在韩国艺术圈有着25年历史的学古斋画廊,在恰逢周年庆之际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莫干山路M50艺术园区9号楼开设了他们在海外唯一的分馆。这无疑给上海的艺术圈增添了一股“新风气”。
1988年秋,学古斋在韩国首尔仁寺洞迈开其成长的第一步。画廊取名“学古斋”,起源于中国《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学习传统继而创新是学古斋的愿景和理念。学古斋从传统艺术出发,推动从早期传统艺术到80,90年代的“民众美术”、现当代艺术以及同时代(其他国家)艺术的展览,致力于寻觅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作品呈现给大众。
此次,韩国学古斋画廊首次将海外分馆设立于中国上海,画廊总监禹灿奎表示:“上海是座具有魅力的城市,我们选择这里成为新的起点,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左起:艺术家李世贤、金基罗、洪京泽、学古斋画廊艺术总监禹灿奎
开馆展“眼压”邀请了来自韩国本土的三位艺术家金基罗、李世贤、洪京泽,分别带来了他们的绘画及影像作品。意在表达转精气为书画创作的理念,同时此次展览也可视为一种视觉化的老庄思想。三位艺术家的作品皆蕴含传统与创新结合之绝美,这与学古斋温故知新的精神完全契合。
金基罗影像作品“On the Bridge”
艺术家金基罗此次带来了名为“底层-消费者-政府-个体”、“29层”以及新作“On the Bridge"三件影像作品。这些作品皆反映出艺术家对现代社会中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欲望充满兴趣。在展览现场,艺术家金基罗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谈道:“我希望处在中立的位置去看待人事物,包括我的创作。”
李世贤作品“红色之间-187”
艺术家李世贤的“红色山水”作品相信广为人知,他的作品也在今年昊美术馆温州馆有过展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巨大的尺幅,而是他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巧妙之处,同时将韩国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将当代艺术家如何观察社会的问题做了很好的展示。“红色之间”系列作品并非表达艺术家的政治见解,而是从年轻人角度观察这个分裂的国家,讲述国民的苦痛。
此番,首次呈现的“红色之间-187”作品可以说是将红色山水系列的人物、风景集合,增大画面的新起点。通过描绘置身于夏日海滨度假海滩上密集的泳装女性中的艺术家家人和朋友,以及韩国近现代史上的代表人物,表现出了韩国近现代史的喜怒哀乐。
洪京泽作品“铅笔3”
艺术家洪京泽运用笔、书等象征大众文化的元素,以强烈的色彩填充画面,他将波普艺术与写实主义、世俗与神圣、设计与绘画、大众文化和上流文化等各种对立事物并存的方式,探寻独有的造型之道。此次展览,他带来了作品“NYC 1519 part2”,内容来源于他在纽约进行驻地项目间探访过的二手书店。此外还有约8米宽的代表作“铅笔3”以及铅笔系列新作。
洪京泽的铅笔系列中,色彩华丽,质感光华如塑料的铅笔们,无限飞速生长着,带来无穷能量,像闪耀的灿烂烟火般撤下的铅笔们,此刻仿佛不再是简单的日常用品,而是锐利的喷洒充溢着视觉世界。
如同过去艺术市场的中心曾由欧洲转向美国一样,如今亚洲艺术市场正广受瞩目。上海也完全有能力从传统根基上绽放现代文明之花的经济之都转型为文化艺术之都。
学古斋上海空间将秉承传统价值观,不断推出富含时代精神的展览,每年将控制在5至6个展,展期维持在2至3个月,展出来自韩国、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艺术家作品。就让我们翘首企盼,学古斋以微小的姿态为开启上海世界艺术中心的时代大门尽绵薄之力。
据悉,此次开馆展将持续至2014年2月23日。
【编辑:周瑾】
编辑: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