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艺术市场时局】回顾中国拍卖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0条评论 2013-12-20 14:32:3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冯漫雨

\

苏富比北京首拍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繁荣,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外的热点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原本产生于西方的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公司等一系列艺术经营形式进入中国,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不自觉地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本文试从拍卖行、藏家以及市场的发展变迁回顾中国拍卖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一、海外拍卖行抢滩中国艺术品市场

为了能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巨头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慢慢渗入中国艺术市场。1973年在香港设立办公室;1986年在香港举行首场拍卖;199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第一家在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国际拍卖公司;1996年佳士得建立北京代表处;2005年佳士得与北京永乐合作,以授权使用品牌的方式“曲线救国”;2013年4月佳士得正式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获得独立运营牌照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北京永乐功成身退,佳士得9月在上海成功举行首场拍卖,使得外资拍行抢占中国内地的计划实至名归。正如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马文斐(Steven P.Murphy)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说:“就算没有拍卖文物的权利,我们也要到中国来举行拍卖。虽然现在没有开放,也不能阻碍我们进军中国的脚步。”

进军中国,同样也是拍卖巨头苏富比的既定目标。1973年香港苏富比成立,朱汤生任苏富比历史上第一个亚洲总裁,并于当年11月16日举行了第一场古董拍卖;1988年,首次进入北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1994年苏富比在上海设立代表处,1995年开始在内地举行拍卖预展;2007年再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12年9月苏富比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合资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苏富比得以曲线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举办了首场具有象征意义的拍卖。今年12月1日,其首个正式拍卖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最终近150件拍品以2.3亿元圆满收槌,多位艺术家世界纪录被刷新。

除了较早的佳士得、苏富比外,德国纳高、日本伊斯特、韩国首尔拍卖及英国邦瀚斯等国际知名拍卖机构也在近年逐步进军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2008年,韩国首尔卖在香港开设办事处,拓展亚洲市场业务,并在10月举行首场“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会。2010年3月,首尔在北京银泰中心首次举行了“现代及当代艺术”春季拍卖会预展,完成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伊斯特拍卖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拍卖公司,2008年,伊斯特在香港成立分工司,并于11月在JW万豪酒店举行了第一场香港拍卖会。2010年5月首次在北京举行预展,此次预展也掀开了与北京翰海拍卖的合作序幕。

二、内地拍卖公司的国际化路线

香港是仅次于伦敦、纽约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而今,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资本将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内地的拍卖公司也希望通过踏上这块跳板跳向国际市场,中国嘉德可谓其中的典型范例。

1993年成立后,中国嘉德首场拍卖会于次年的3月27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成功地敲响了对中国拍卖行业影响深远的第一槌。在国内立足的同时,中国嘉德也一直在拓展国际业务。1997年4月中国嘉德在香港成立香港办事处。2007年初,中国嘉德接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委托,陆续拍卖其馆藏瓷器及中文古籍,这不仅是波士顿美术馆将馆藏艺术品推向国外拍卖市场的首创,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拍卖公司接受海外博物馆委托的先河。为让海外藏品回流,中国嘉德还举行大规模的海外征集活动。2009年2月,中国嘉德首次举办的大规模海外征集活动分别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进行。2011年底,为全方位服务北美藏家,中国嘉德又在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正式开设分支,作为一个重头角色加入到国际拍卖行业竞争中。2012年10月7日,中国嘉德在香港举办首拍,作为中国内地拍卖公司首次在海外独立举办的拍卖会,也意味着中国艺术市场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除了中国嘉德,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北京保利也是成功案例一个。自2005年成立以来,北京保利拍卖始终坚持走国际化路线。2006年力推中国现当代艺术,积极走向海外,参加了“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国际展会。2007年开始在美国纽约哈佛大学俱乐部举办夜场推广活动。经过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谈判,保利签下了比利时尤伦斯先生的三十余件藏品,这批藏画在2009年共拍出5亿余元,是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最大的一单。2009年,保利加强了在北美征集的力度,平均每四个月一次,并在法、日等为数不多的地方设立了代表处。2012年北京保利推出了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16国征集活动。2013年3月保利在美国纽约代表处成立……保利国际版图正在不断扩大。

其实,赴港开拓业务并不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内地拍卖行的香港“情结”由来已久。荣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香港进行拍卖,后来到北京和上海,就关闭了香港的业务。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在内地拍卖行纷纷向香港突围时曾表示:“现在的战略中心重新移回香港,荣宝香港分公司正在选址。”相比内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香港拥有众多的优势条件吸引着拍卖行等内地艺术机构,如自由贸易港、成熟的法律环境,高效的政府管理系统、较低的税收、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业内人士分析,其实香港并非乐土。“出走”香港也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此外,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竞争亦是内地拍卖行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相关阅读】

【2013艺术市场时局】让外资画廊“接地气”

2013艺术市场时局】中国古代书画 有望重回“风向标”

2013艺术市场时局】写实油画照常坚挺 稳中有升

2013艺术市场时局】如何发掘新藏家、驻留新藏家?

2013艺术市场时局】保税区是谁的利好?

2013艺术市场时局】从注重数字到注重内在?

2013艺术市场时局】年度拍卖观察

2013艺术市场时局】部分板块略有上升 整体仍旧平稳

2013艺术市场时局】看艺术电商如何玩转市场?

2013艺术市场时局】电商时代,传统艺术拍卖剑指何方?

 

编辑:冯漫雨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