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岸、秦思源、张慧在展览现场合影
2013年12月21日下午4点,“一次Once”何岸、秦思源、张慧联展亮相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这次展览是由艺术家何岸、秦思源、张慧三人共同合作的展览项目,之所以题为“一次”,艺术家秦思源解释说这是一次新鲜的刺激,也是第一次非艺术小组式的三人合作,同时也是一次性的。
说起这次合作的缘起,是前段时间秦思源分别为何岸和张慧策划过展览,有一段时间的密集交流,加之过往也都有过合作,所以三人就想着一起做个展览,合作方案和计划也一直在讨论和修改,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最后达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意向。
三位艺术家合作的影像作品
此次展览呈现由三位艺术家合作完成的一部影像作品,并且每个艺术家根据合作作品的内容创造一系列个人作品。尽管他们之中并未有人曾经做过影像作品,但是他们决定用这种合作的形式一起做一件录像作品。每位艺术家从合作完成的录像中汲取灵感,再为这个展览创造出全新的个人作品。为了创造这个临时的集体创作状态,每个个体的创作惯性都不得不被破坏掉。艺术家利用陌生的媒介逼迫出一种新的创作可能性。寻找这种潜能并非为了集体创作本身,而是对他们各自的艺术实践有所回馈。
艺术家秦思源正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
空间的主展厅被三幅大银幕占据,一些小的显示器也穿插在空间之中。三位艺术家各自的影像思路在作品中结合成一种整体视觉感受。节奏、声音还有鲜明的光影对比为作品重要成分。屏幕的位置使观众只能同时看到两块屏幕,以此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对应结构。小的显示器作为对大屏幕内容的补充,成为沟通合作作品和个人作品的桥梁。
如果大屏幕代表着公共性空间,那么在每个小展厅里的作品则是回归艺术家更为私密性展现。没有这些个人的作品贯穿于整个计划之中,则很难更好的从根源上理解这件三人共同完成的作品。何岸仍然继续在诗性的建筑空间中探索,张慧围绕他的个人经验创造了一个抽象的叙事,秦思源进行个体的解构与重构。
艺术家秦思源小展厅中的作品
艺术家秦思源小展厅中的作品
他们选择了带有动作性的形态,每一部分的影像可能看起来很抽象,但都与艺术家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拒绝直白表述的同时要携带个人很强的信息。艺术家秦思源说自己创作的影像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太极动作,是因为他以前练过武术,所以对太极也是非常熟悉。从影像画面语言上追求马列维奇“黑上加黑”的感觉,与太极的感觉十分配套。
艺术家何岸小展厅中的作品
言语不多的艺术家何岸,此次他小展厅中的作品是处于黑暗空间的都市大广告牌钢架,斜插在方柱子中间,一盏忽明忽灭的灯时不时闪烁,有一种不可测性,这件作品依然在探讨着空间问题,而这根柱子也同样出现在了他的影像部分里。影像创作部分,何岸创作的是一位亚洲自由搏击的女冠军在不停交换着脚步做着出拳的动作,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动作,其实和何岸以前练过散打的个人经验有关,他也非常喜欢那种步态和节奏。秦思源觉得何岸的作品有一种都市景观化的感觉,挺诗意又有点暴力,一直在抓捕一种都市的感觉。
艺术家张慧小展厅中的作品
艺术家张慧这次的作品则与铁路有关系,因为其家庭背景就有这个渊源,都是在铁路局工作,这就与艺术家个人记忆有一定的关联了。其影像大屏幕中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包里掏票的动作,还有小显示器中火车的呼啸而过与小展厅画中那弧抽象的白色“轨道”相得益彰。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负责人郑林对于此次展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确实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在计划了,严格说,这次展览的作品无论从观念,还是方式,一直到呈现出来的方法都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是很前沿的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3月5日。而且这场特殊的展览计划将在2014年10月曼彻斯特三年展中继续旅行。
关于艺术家
何岸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以及巴黎的Daniel Templon画廊代理艺术家。今年他参加了“2013年卡耐基双年展”和“2013巴塞尔博览会艺术无极限单元”。在此之前还参加过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佩斯画廊以及泰特利物浦和伯明翰Ikon画廊的展览。
秦思源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他最近的展览包括广东美术馆的《见所未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上海Art-Ba-Ba流动空间和艾可画廊的个人项目《也可以是》,秦思源同时也是武汉艺术总站WH.A.T.的艺术总监,曾经担任过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副馆长和上海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的总监。
张慧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是北京长征空间的代理艺术家。他最近的展览包括2013年沙迦双年展:“重现——新的文化制图”;北京长征空间的个展“空地”,以及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等。
相关链接:
【编辑:王胤】
编辑:王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