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演《朱鹮计划·一桌二椅2014》
0条评论 2014-01-06 17:29:4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2014年1月1日至1月4日,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及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朱鹮计划·一桌二椅2014》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演。本活动由荣念曾策划,集开拓性、跨越性及传薪性于一体,来自东京、印尼、香港、新加坡四地的亚洲表演大师与青年昆曲精英演员互动,积极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演绎带到世界不同的角落。

演出由五个小剧目组成,分别是《记事本》、《十五》、《王与面具》、《站》、《据说》,主要表演者分别是来自日本东京的松岛诚、佐藤信、清水宽二,中国南京的朱虹、孙伊君、钱伟、曹志威、杨阳 、刘啸赟、赵于涛、徐思佳、孙晶,新加坡的刘晓义,香港的荣念曾和印尼的I Wayan Dibia。除了晚上的正式演出,本项目在表演日下午另设“大师工作坊”和“特备演出”,提供参与、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此次具有跨界性的实验演出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收到了广泛好评。

背景

朱鹮是亚洲频临絶种的珍贵鸟类。它貎似仙鹤,双翼在阳光下飞翔时透显朱色。公元二千年全球只剩数十支在陕西丹阳,由于它是日本皇室的代号,因此成为国家领导人访日时送给日本的礼物。经过十多年在陕西及日本佐渡岛两地用心培育,目前已达数百支。上海世博日本政府委约荣念曾昆剧能剧的演出,就是以朱鹮及环保为主题。其后,荣氏将朱鹮比喻传统表演艺术家,探讨社会培育艺术家是否相等培育朱鹮,只为供人玩赏,还是该将它们放生平·大自然生态。荣念曾认为艺术家可以考虑冲出笼子,协助改变生态。艺术家选择这条路,就需要跨越,需要学问,以学问及跨越强化自己的生存应变能力。二零一二年荣念曾在南京江苏省昆剧院开始创办年度朱鹮工作坊及艺术节,推动强化艺术家的计划;衔接传统当代、跨越文化辩证、实践互动学问,走出既定文化消费的笼子。

项目简介

《朱鹮计划》由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主催策划。共同发展的艺术工作者来自东京、北京、南京、曼谷、新加坡、耶加达等地。通过跨越、沟通、合作,拓展亚洲地区文化辩证的发展。

《一桌二椅2014》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及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是一个开拓性、跨越性及传薪性的项目-当中结集当代与传统;亚洲大师与青年昆曲精英演员互动。致力扩展观众对当代昆曲的兴趣及观赏人数,提高对昆曲的欣赏能力, 拓展下一代对昆曲发展的认识及参与;推动昆曲创作、扩展年青一代精英演员的视野,以达成薪火相传的目标。积极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演绎带到世界不同的角落。

评价

“清水寬二与徐思佳,两个剧种,两种性别,两位演员,一个静穆、一个妩媚,他们在千呼万唤,在对自己身世、文化的执着留恋之中,从相互对峙渐渐达到沟通与交流,非常动人。”—— 记者罗拉拉

“这一桌二椅看上去就是动人心弦,有着无尽的气氛与命运感!”—— 作家鲁敏

剧情介绍

《记事本》   松島誠(东京)朱虹(南京)

作品以主题展现南京大屠杀行为。剧中,朱虹通过现代舞的肢体语言展现难民惨遭杀戮的情景。松岛诚展现日本侵略者面对受残害的中国人怀有的歉意等各种心理。“我和松岛老师做过许多尝试,最终决定在本次艺术节中上演此剧,希望观众能被剧中的场景震撼,两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朱虹说。

《十五》     刘晓义(新加坡)孙伊君 钱伟 曹志威(南京)

将昆曲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与当代剧场表演结合,展现各色人士人生十五年前后的对比、变化。孙伊君说,话剧与昆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演形式,昆曲演员经历了长期程式化训练,而话剧的表演强调自然化、更贴近真实的情感,以及对舞台空间全方位的把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同,我想,观众在观看中会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到此剧当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王与面具》   I Wayan Dibia(登巴萨)杨阳 刘啸赟 赵于涛(南京)

这出戏是由I Wayan Dibia主编。演出开始,会唱一首带峇里岛古典元素的曲子,表现第一次双脚踏上一片陌生土地的心情,那是一种带着问号和感叹号的多重感觉。杨阳说:“峇里古典舞蹈中常有祭祀的仪式感表达,主要是面具的象征性运用,带上面具来表达人心的变化。这让我们学习和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先通过‘看’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再通过自己去‘做’就会了解到其中跟多的内涵。”刘啸赟的观点和焦点与杨阳却有所不同。“Dibia老师一直在祈求神来帮助,但是最后神没有帮助他,他很愤怒。所以人还是要靠自己。”

《站》       佐藤信 清水寬二(东京) 徐思佳(南京)

朱鹮在日本本土灭绝之后,中国将其作为友好象征赠送日本,生养在左度岛上。徐思佳饰演的此鸟与从京都被流放的世阿弥(日本能乐创始人,相当于魏良辅之于昆曲的地位)在左度岛跨越时空相遇。“朱鹮与世阿弥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怀有对故土深深的思念。而朱鹮代表的濒临灭绝的各国传统艺术,比如昆曲、能乐都是需要被保护的。” 徐思佳说,她与清水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演绎这种心理,并由最初孤独的、割裂的“暗自神伤”走向“惺惺相惜”的互相劝慰,交流。徐思佳与清水寬二先生都是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传统戏剧演员,虽然表演看似简单,但他们历经时间打磨的艺术为此剧注入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从中大家可以感受到昆曲、能乐两种艺术形式碰撞的魅力。导演佐藤信先生希望能够将此剧扩充,去往剧情的发源地左度岛长期上演。

《据说》     荣念曾(香港/当代剧场) 刘晓义(新加坡/当代剧场) 孙晶(南京/昆曲)

从前有个小孩子

在森林里拾到一只会唱歌的小鸟

他把小鸟带回家

要他爸爸找东西给小鸟吃养小鸟

爸爸说不行养鸟干嘛

他不但不肯养他干脆将小鸟杀掉

杀掉小鸟就是杀掉好听的歌

杀掉音乐就是杀掉文化

杀掉文化就是杀掉自己

演出(1月2日至1月4日 )

一桌二椅特委跨文化跨地区作品 (六个20分钟作品)

演出(一) 松島誠(当代剧场/东京)、朱虹(昆剧/南京)

演出(二) 刘晓义(当代剧场/新加坡)、孙伊君、钱伟、曹志威(昆剧/南京)

演出(三) I WayanDibia(峇里古典舞蹈/耶加达) 、刘啸赟(昆剧/南京)

演出(四) 荣念曾(当代剧场/香港)、赵于涛(昆剧/南京)、杨阳(昆剧/南京)

演出(五) 佐藤信(当代剧场/东京)、清水寬二(能剧/东京)、徐思佳(昆剧/南京)

演出(六) 孙伊君(昆剧/南京)、孫晶(昆剧/南京)-待定

音乐:许敖山(当代剧场/香港)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小剧场

时间:1月2日至1月4日 晚上19:00-21:30

大师工作坊(1月1日至1月4日 )

(一)  佐藤信(当代剧场/东京)、清水寬二(能剧/东京)、徐思佳(昆剧/南京)

(二)  I WayanDibia(峇里古典舞蹈/耶加达) 、刘啸赟(昆剧/南京)

(三)  松島誠(当代剧场/东京)、朱虹(昆剧/南京)

(四)  刘晓义(当代剧场/新加坡)、孙伊君、钱伟、曹志威(昆剧/南京)

参与人数: 20人 (观迎参观)

地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会议厅

时间:1月1日至1月4日 下午14:00-16:00

特备演出 (1月1日至1月4日 )

演出:青年昆曲演员

时间:1月1日至1月4日 下午16:15-17: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会议厅或小剧场

艺术总监与总策划: 荣念曾

联合主办及制作: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际交流基金会

协办: 座·高圆寺、香港当代文化中心

赞助: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联络人(香港):卓翔 (cheukcheung@zuni.org.hk )、卢晓宇 (nadia@zuni.org.hk)

联络人(上海):張琍莉 (edupsa@126.com)

部分参与艺术家简介

佐藤信(当代剧场/东京)

座·高圆寺艺术总监。日本现代舞台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日本演艺界的先驱。1966年创立地下自由剧场。1971年设立戏剧中心68/71(现更名為黑帐篷剧团),成為骨干导演及剧作家,自此一直在日本现代戏剧界处于领导位置。佐藤以独特且富有幻想色彩的文风,创作出无数析剖社会及歷史的戏剧作品,并导演多部现代戏剧,同时活跃于歌剧、现代舞蹈、人偶剧、能剧等各类艺术舞台。舞台以外,佐藤亦积极投身于海外交流活动和国内民间、公共剧场的建设计画。1998至 2009年执教于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致力于培养戏剧与教育方面的人力。

清水宽二(能剧/东京)

1953年出生于奈良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教育系。属于“銕仙会”的能剧演员。师从已故之观世寿夫、八世观世銕之丞。主办“能剧照亮土地”思想的能剧工作房“地照会”。同时与西村高夫一起主办“响之会”。主演过多田富雄著作的新编能乐“一石仙人”、“长崎的圣母”、“冲绳残月记”等。2004年 获选 “重要无形文化财総合指定”。

松岛诚(当代剧场/东京)

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部美术学科,自大学时代已加入“Pappa TARAHUMARA”剧团,并参与该团所有演出及舞台设计。松岛诚醉心表演艺术, 曾多次到欧洲、台湾及香港等地表演。于1996年起松岛诚与进念?二十面体合作,包括与音乐创作人潘德恕合作的《极乐世界》,并担任过进念的驻团艺术家。此外,松岛诚亦多次与香港艺术家一起创作。2005-2008年间任杉野服饰大学表现科讲师,及2008、2010年為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客席教授。

I WayanDibia(峇里古典舞蹈/耶加达)

出生于巴厘岛吉安雅县(Gianyar)的Singapadu村庄,是一名专长巴厘岛表演艺术的艺术家与学者。. 受训于艺术家庭,他从不同岛屿上的大师处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传统巴厘舞蹈。自1970年,Dibia开始探索与实验利用传统巴厘舞蹈的艺术元素去创作符合当代观众的作品。他曾在多个地方接受正规的表演教育,包括巴厘表演艺术音乐学院 (Kokar),印度尼西亚舞蹈学院 (ASTI) Denpasar. 他于1974年加入登巴萨市的Indonesia Dance Academy 的舞蹈学院。, 并在1982年得到Asian Cultural Council New York的资助去完成舞蹈硕士,然后1987年他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州大学取得东南亚表演艺术博士学位。

刘晓义(当代剧场/新加坡)

生于中国,活跃于新加坡剧场十余年,现任实践剧场属下支部“实验室”的总监,致力于开拓实验性剧场的创作、训练和探索。从2002年开始,他首先是作为一名出色的演员为观众所熟知。后来他开始编剧和导演工作。编剧作品包括《猫人》、《舞国女皇》、《父父子子》、《莎莎》、音乐剧《老九》(2012)和《她门》等等。导演作品则包括《父父子子》、《棺材太大洞太小》、《我城》、《11·即兴郭宝昆》与《11· 再即兴郭宝昆》等等。

荣念曾(当代剧场/香港)

华人实验艺术先驱。进念?二十面体创办人之一及联合艺术总监。投入剧场、漫画、录像及电影、视觉艺术及装置艺术等创作超过四十年。荣念曾一向强调辩证思维,并以舞台为交流平台,广邀不同地区和文化传统的知名艺术家以及年轻剧场工作者,共同探索戏剧,策划、制作及导演的作品超过百部,分别在欧美亚的城市作演出。荣念曾于2008年凭《荒山泪》于国际剧协主办Music Theatre NOW比赛中夺得殊荣。

许敖山(当代剧场/香港)

香港演艺学院音樂学士(作曲及电子音樂)。实验电子音樂组合VSOP 成员,又以Nerve这个名字发表音樂,自1999 年起參与多个进念?二十面体创作。其作品曾于多个本港及海外的艺术节演出,包括“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艺穗双周”、“微波国际媒体艺术节”、“香港电子音樂节”及“创意都市 - 倫敦”。2004 年第一首管弦樂作品《四季 Re-Autumn》为香港小交响樂团委约创作及演出。2006 年获邀到芬蘭參加由Asia-Europe Foundation 举辨的“Hearing Helsinki”作实地声响考察研究。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