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看向前走——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0条评论 2014-01-09 14:04:47 来源:颂雅风艺术月刊 作者:王江

向后看向前走——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各主要展览将于12月初陆续落幕。该活动的成功落地给北京的摄影文化带来了不一样的空气,一时间坐地铁去看摄影展成为京城摄影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是2013北京国际摄影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年展单元主要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策展团队负责策划与运作,该团队由王璜生、顾铮、李媚、荣荣、巴斯·弗吉(BasVroege)、蔡萌组成,这个策展团队无论从年龄构成还是从知识体系的建构上都搭配得相得益彰,可以说这样的策展团队让人在此次展览开幕之前就已经对它的精彩程度有所期待。

当学术遭遇尴尬

本届摄影双年展的主展场没有安排在中央美院美术馆而是在中华世纪坛,从这样的选址可以看出主办方对本次摄影文化活动公众影响力的期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影像基础教育的缺乏,对多数看起来并非“悦目”的摄影作品来说,普通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是非常有限。

10月25日,在主题展的重头戏之一“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现场,一位中年男人“咯咯咯”的笑个不停,他面前是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Hirst)的一幅作品,画面中一个女人的肛门与阴道塞着两个柱状药瓶分别写着“艺术”和“广告”。在画面前伫立片刻,中年男人大笑着摇头离开。远在英国以行为怪异而著称的艺术家赫斯特依然沉迷在自己叛逆的精神世界里,他作品中强烈的批判性和玩世不恭态度把他推上了英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宝座,但是在北京,与中年男人擦肩而过的笔者却分明听到一句斩钉截铁的评价:“这他妈的也是摄影啊?”

回望与展望的并置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主题为“灵光与后灵光”。“灵光(Aura)”一词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WalterBenjamin)艺术美学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概念,它一直被用来区别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随着摄影给艺术带来的机械复制性以及传播度的几何级增长,围绕艺术本体的那一层“灵光”经历了解构与重建的往复循环。本届双年展以“灵光”为主题基调将我们带入一个思辨的语境,那就是在媒介的变革时代我们如何重新认知艺术的核心。

作为思辨的依据,本届双年展以庞大的体量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摄影史的切片与样本,组成本届双年展的主要有“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地图上的点”、“从‘新摄影’到新人奖”、“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爆名展!来自青年策展人的提名”5大展览,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条摄影史的线索。

这条线索的起点是“从‘新摄影’到新人奖”,三影堂作为一家民间艺术机构,此次向公众开放了自己的收藏,而三影堂创始人荣荣本人也正是中国新摄影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在20世纪90年代,“新摄影”潮流中的摄影师们开始反思中国摄影由文革时期所形成的宏大叙事和文革后期的沙龙趣味,他们把目光转向了自身在困境中的彷徨与焦虑,他们通过实验性的语言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也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更新了人们对于摄影作为艺术的认识。2008年以后三影堂开始运作“三影堂摄影奖”,通过这样一种挖掘新人的方式延续了摄影探索的脉络。可以说“从‘新摄影’到新人奖”像地质岩层剖面一样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摄影师在视觉文化探索上的递进关系。

作为双年展的核心展览之一,“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广泛的样本呈现。2009年是北京奥运后的第一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尚未散去,世界资本市场泡沫导致的艺术市场危机在全球蔓延,但是对中国的新摄影而言却是逆势而上的开始。中国摄影师以更加丰富的视觉样本不断探测着摄影语言的边界和人类内心的丰富程度。“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分为6大单元,从极私密的个体体验到宏大的社会图景;从数字建模影像到古老的湿版工艺……这个展览将200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生态进行了相对完整的诠释。

如果说“从‘新摄影’到新人奖”、“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是向内观看中国摄影的内在逻辑,“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地图上的点”两个展览则展示了我们向外打开的视野。靳宏伟的收藏展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亮相了,在2012年同样是由央美美术馆策划的“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收藏展”在中国摄影界掀起了一阵观看学习与讨论经典摄影原作的风潮,那次展览第一次让国人直面以物理纸张状态存在的摄影原作,摆脱了过去从网络图片、印刷画册中对摄影作品认识上的误差。“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同样延续了“原作100”的策展思路,这也是一条西方摄影史的精华切片。华裔影像收藏家靳宏伟再一次慷慨奉献,将自己的重量级收藏进行展览,其中包括哈里·卡拉汉、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莎莉·曼、达明安·赫斯特、辛迪·舍曼、安德烈·古斯基、杰夫·昆斯7位摄影大师的原作。其中莎莉·曼的展览作品涵盖了她从早期到后期的整个创作主线,对于喜爱莎莉·曼的观众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全面观察她的机会。

“地图上的点”邀请了荷兰著名策展人巴斯·弗吉策展,选取了近些年来西方纪实摄影师和纪录片电影制作人创作的那些与地域冲突有关的作品,特别是针对阿富汗,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高加索这些敏感地区。这些作品反思着相关的政治、战争、文化、经济的模式和冲突。而中国也正“朝外看,走向世界”,其新政治、外交、经济等模式,都可能成为中国的摄影艺术家们关注的对象。

摄影史意味着向后看,一味的回首过去自然不是双年展的全部目的,通过回望过渡到展望才能显示本届双年展的前瞻性,在次展览中“爆名展!来自青年策展人的提名”是一个非常别具一格的单元设置,该单元是邀请青年摄影策展人每人提名3位1978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摄影师来组织展览。在这里,策展人和摄影师都处于相对青涩的状态,但是这样一个平台鼓励他们展现新鲜的策展思路和创作实践,可以说这一单元为我们展示的是中国年轻摄影师未来丰富的可能性。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同时还举办了青年论坛、三人“顶谈”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目前,双年展已经接近尾声,它通过展览与交流为中国新摄影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它的价值还在于为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问题预设了伏笔,希望在下一届双年展中我们有机会更新认识。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