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2013秋10家拍卖公司成交情况
一、在中国书画的拉升下,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回升
自2011年秋拍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调整时期,尤其是在高价位拍品大幅减少的牵制下,2012年春秋两季呈现下调,分别环比下调41.50%和18.10%。经过一年的调整和沉淀,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整体企稳并回升的趋势,各大拍卖公司也朝着更加注重专业水准、价值营销和品牌建设的方向不断努力。
(一)全年两季均实现同比增长
2013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春秋两拍共举办433个专场拍卖,成交52039件(套),成交率66.96%,成交额为201.11亿元(本文所述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较2012年增长13.19%,其中春拍同比增长1.50%,秋拍同比增长27.45%。
(二)中国书画回暖奠定整体市场回升基调
2013年,10家公司共举办中国书画拍卖183个专场,成交17458件(套),成交额128.32亿元,成交拍品件数和成交额分别占10家公司总数的33.55%和64.08%。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书画成交件数增加2793件(套),成交额增加24.99亿元,增长额超过市场整体23.43亿元的增长。
《欢腾的草原》
近现代书画。2013年10家公司近现代书画共拍出11058件(套),成交总额为81.23亿元,占中国书画市场的63.30%;在10家公司151件超1000万元的中国书画拍品中,有95件为近现代书画作品,成交总额达19.30亿元。近现代书画中高价位作品主要集中在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黄胄、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等人。而黄胄本年度表现突出,其《欢腾的草原》大幅刷新作者个人拍卖纪录并成为2013年国内拍卖唯一过亿元拍品。
古代书画。2013年,10家公司共成交2671件(套),成交额29.05亿元,相比2012年,成交件数增加260件(套),成交额增加4.48亿元。《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本年度有11件。
当代书画。与前两者相比,当代书画成交额及市场份额升幅较大,10家公司共举办37个当代中国书画专场,成交3774件(套),成交额为18.03亿元,成交件数和成交额同比2012年分别提升69.92%和59.42%。
(三)瓷玉珍玩、古籍碑帖和珠宝首饰名表均有下调
瓷玉珍玩。2013年,10家公司共举办瓷玉珍玩专场83个,成交7725件(套),成交额25.80亿元,成交件数和成交额分别占市场总数的14.10%和12.99%,而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瓷玉珍玩在成交数量增长的同时,成交额反而减少了2.11亿元。拍品均价由此前的54.20万元/件(套)下降至33.40万元/件(套)。这主要是由于本年度高价拍品缺乏所致。
古籍碑帖。2013年,10家公司共推出古籍碑帖20个专场,成交4226件(套),成交额为3.30亿元,比2012年的4.85亿元下调31.96%。该板块在2013年因缺乏诸如“过云楼藏书”等重量级拍品的继续支撑,成为本年度下调幅度较大的板块。尽管如此,北京匡时秋拍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 仍是2013年古籍碑帖拍卖中表现突出的个案,以2990万元的高价成交,是2013年古籍碑帖拍品中唯一成交价过千万的作品。
珠宝首饰及名表。2013年,10家公司共推出珠宝首饰及名表11个专场,成交1356件(套),成交额2.93亿元,同比有所下降。其中,一百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49件,一千万元以上拍品共3件。
(四)油画当代艺术及文房清供等小众门类表现向好
油画及当代艺术。2013年,10家公司共计30个油画及当代艺术专场,成交2328件(套),比2012年的2088件(套)增加了240件(套);成交额为17.97亿元,比2012年的15.85亿元增长了11.80%。本年度油画市场的亮点当属中国嘉德春拍的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和秋拍的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文房清供。2013年10家公司共推出40个专场,成交3110件(套),成交额为7.19亿元,成交件数和成交额分别占市场总额的5.98%和3.58%。成交额相较2012年的5.72亿元上升25.70%。其中,北京保利2013春拍的“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和8892.95万元的成交额,西泠印社春拍的文房清玩·晚清四大家篆刻专场也100%成交。
紫砂茗具。2013年,10家公司推出与紫砂茗具专场共17个,成交拍品1625件(套),成交额4.40亿元,同比提升17.65%。本年度最引人关注的是“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寒汀石瓢壶”,成交价超过千万。
佛教造像。2013年,10家公司共有宗教艺术专场14个,成交876件(套),成交额5.49亿元,与2012年相比,成交件数增长432件(套),成交额上升2.81亿元,过千万拍品共有四件,分别是中国嘉德春拍的“明永乐鎏金地藏王菩萨”成交1265万元;北京翰海春拍的“宋代苏频陀尊者”成交1978万元、北京翰海秋拍的“宋代/元代注荼半托迦尊者”成交1150万元,以及北京翰海秋拍的“明永乐增禄佛母”成交1426万元。
古典家具。2013年10家公司开辟8个古典家具专场,成交173件(套),成交额为3.10亿元,同比2012年,成交数量上升38.4%,成交额上升4.38%。
邮品钱币。2013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西泠印社拍卖、上海朵云轩和北京诚轩五家公司共推出28个邮品钱币专场,成交13843件(套),成交率为70.54%,成交额2.72亿元,同比增长0.19亿元。中国嘉德秋拍纸钞专场中的“大同元年(1932年)满洲中央银行改造券拾圆”取得96.6万元的成交价,刷新民国纸钞纪录。
二、调整期下201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特点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2012年的深度调整,2013年在市场企稳的主基调下,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中端拍品稳定市场信心,高价拍品成交趋于理性
受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市场对高价拍品的关注度在经历2012年明显下降后尚无回暖趋势。但由于收藏群体的刚性需求和艺术品资本的策略调整,作为市场新宠的中档价位拍品,成为当前维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2013年10大拍卖公司单件拍品成交额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的有3383件(套),比2012年的2820件(套)增加560件(套),增幅19.86%,大于市场整体增幅。
相反,自2012春拍以来,1000万元以上拍品表现理性,2012年成交210件,成交额47.92亿元,2013年成交204件,成交额43.64亿元;在这其中,亿元以上拍品2012年成交4件,而2013年仅为1件。这种表现事实上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资本洗礼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是投资性“弹性需求”收缩和调整的过程,有利于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关注到:在市场调整期下,具备较高艺术水准的二三线艺术作品已成为现阶段艺术市场收藏投资的重要目标,并将成为下一阶段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成分,艺术市场价格结构将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调整。
2011秋-2013秋10家拍卖公司100万元以上成交作品情况
(二)热点多元化促进拍品结构的优化
回顾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我们发现市场热点出现了多元化,这是调整期下市场趋于健康的重要特征,有利于促进拍品结构的优化。
纵观所有拍品门类,不难发现,油画及当代艺术、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门类成交额及市场份额均不同程度攀升。油画及当代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因其相对易于鉴定,艺术语言丰富,且符合时代审美,是新进买家的首要选择;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的主体和热点,本年度市场占比达到40.39%,再次证明了近现代书画的市场认可度。古代书画因其鉴定复杂,真假难辨,所购者多为资深收藏群体,相比当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历来新进买家和资金较少,一直被视为价值洼地。但从今年市场上看,因为收藏群体文化修养的提高,古代书画已开始备受关注,成交数量和成交额均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原本属于小众门类的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在今年也表现颇好,专场众多,尤其是佛教造像表现突出,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几乎翻番。
2012-2013年各拍品门类市场占比情况
(三)艺术消费悄然兴起,机构收藏保持热度
随着社会普遍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把艺术品纳入精神消费的范畴,他们关注中低端艺术品,同时善于发掘市场中的价格洼地,这些人群多集中于各大公司的小拍。此外,随着网络拍卖的兴起,为满足艺术消费需求,北京保利、上海驰翰等拍卖公司开始试水定期开展艺术品网络拍卖,门类涉及当代书画、油画、文房古器物、邮品钱币、珠宝名表等。据统计,自2013年5月17日北京保利首场网络拍卖至2014年1月10日,共举办网络拍卖41场,成交1380件,成交3908万元。
张大千作品《红拂女》
松崖观瀑图
马远《高士携鹤图》
另一方面,机构收藏的热度仍然不减。可以说,国内大企业家的持续和积极参与是2013年拍卖市场回暖不可忽视的重要保障。本年度唯一一件亿元作品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即由上海宝龙集团竞得,而上海龙美术馆也对拍场重要拍品仍然保持高度热情,包括张大千《红拂女》、马远《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在内的重要拍品均被其收入囊中;此外,万达集团、新疆广汇、湖南电广传媒、江苏凤凰出版等也是拍卖市场的重要力量。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