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Bök, Protein 13, 2012. 材料:塑料部件.
展览的一个部分展示的作品回应了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在《Un Coup de Dés Jamais N’Abolira Le Hasard(骰子一掷改变不了偶然)》中对于“编辑(redaction)”概念的使用。在作品中,艺术家将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的同名诗歌中的句子涂黑,创造了一种“具象诗”的纯粹的审美形式。展览中的许多艺术家都与布达埃尔的篇章之间联立了联系,而Eric Zboya的“The Depths of a Shipwreck(沉船深处)”(2012年)是其中最迷人的作品之一。Zboya的作品使用纯图像算法的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将文本转化成了存图像。其结果与布达埃尔的作品完全不同;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妙结晶形式,以扇形横跨整个玻璃,被吊在拥挤的房间中的天花板下。这件作品可以被解读为在我们当代社会中数码技术的深入影响的参考,提供了与Jen Bervin的“The Composite Marks of Fascicle(28 & 40)”(2006年)的强烈对比。在这件大型手工刺绣光纤装置中,Bervin使用的所有字都是对于Emily Dickinson原始手稿的节录。而狄金森的个人编辑语法和标点符号效果图便是这个消极空间中仅剩的存在。
Dan Graham的“Poem Schema(诗的概要)”,在1966年至1972年之间曾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呈现出一种公式化的东西,几乎是观念写作的科学方法,使笔者可以对出版物进行编码和解码,因其篇章涵盖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数量,字体,字体大小,甚至是纸张都可以被跟踪统计。这件作品被归入了展览的“抑制(constraint)”部分,这被策展人广义地定义为包括了强迫和胁迫,以及比较常见的被限制的行动的意思。这些联系强调了在Graham的系统方法中的创造性的内在潜力。尽管他收集的数据较为平庸,其作品的强制性质却很迷人。
Christian Bök则致力于探讨约束的概念,通过一个类似强迫症的方法去操纵和转录数据。“Protein 13(蛋白13)”(2012年)包括一个蛋白组织的雕塑,与旁边墙壁上的一首诗并置。为了创作这件作品,B?k先写下了一首诗(并非现在墙上的那首),并将之转化为DNA序列。然后将这个DNA序列植入一种微生物之中,微生物会有效地“读取”这个DNA,从而生产出之后被建模的蛋白质雕塑。成果作品则通过软件进行类似的阅读,以生产出一首新诗,这首诗最后被转录在了雕塑背后的墙上。我不是一个具有科学倾向的人,但这个概念着实引人入胜,尤其是这一过程是可以无限次重复的概念。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