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博物馆的圆明园印象
0条评论 2014-02-18 16:05:18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郭峰

\

日前,有媒体透露一批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即将回归中国,而促成此事的是中国企业家黄怒波。此消息立刻引起了国内外藏界的广泛热议,当事人黄怒波也很快向公众做出回应,称这批文物是藏于挪威一博物馆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回归祖国。此事振奋人心,但我们不能忘记,目前散落于各国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仍旧数量庞大,而归国之日遥遥无期。在西方博物馆里,这些瑰宝既是东方艺术博大与包容的象征,也是侵略者野蛮暴行的见证,同时更映出一幕幕发人深省的圆明园印象。

碎片:封存于北欧小城

在挪威西部,有一座名叫卑尔根的小城,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来此旅游。吸引他们的不是卑尔根的秀丽风光,而是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名字很独特,翻译过来大概是“实用艺术博物馆”。正如它的名字,馆里的许多藏品曾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它们算是一个大型艺术品的构件。而这一震撼世界的瑰宝早已在百余年前被毁,它就是圆明园。

实用艺术博物馆里散落着数以千计的圆明园“碎片”,如栏杆、柱础、望柱、石像等建筑构件。在博物馆眼中,这批文物曾经的所有者是本国军官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作为捐赠人,他的肖像被悬挂在博物馆里。据说此人曾是一名骑兵,他在1886年前往中国,供职于中国海关。蒙特参加过甲午战争,民国初年还被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授予骑兵团长、“副都统”、“参谋长”等职位。他在华生活50多年,期间收集了2500余件中国文物,而这些文物皆来路不明。1907年至1935年间,蒙特将他的“收藏品”陆续捐给挪威博物馆。

独自莫凭栏,可在这些文物前,时常有中国观众驻足。他们脑海中浮现着当年的战火、野蛮的哄抢,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无力阻拦,默默地看着圆明园被掠夺一空,甚至连残垣断壁都被装箱上船,驶向遥远的西方。

残影:藏在华丽的宫殿背后

蒙特所带走的只是圆明园文物的冰山一角,圆明园的诸多珍宝随着无数掠夺者来到世界各地,比如法国。巴黎东南60公里外的枫丹白露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的法国第二大王宫,如今这里是许多年轻人拍婚纱照取景的必到之地,它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浪漫的色彩,无不令人陶醉。而在这些华丽风雅的宫廷建筑背后,那座曾经更为华丽的圆明园却只剩下了小小的残影——“中国宫”。

“中国宫”这个名字并不是出于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恰恰相反,是因为这里陈列着许多英法联军强夺自圆明园的文物,它们是法军统帅蒙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及其皇后的“战利品”。在宫内最大的一间展室的屋顶上,有3幅巨大的工笔重彩佛像画,画上盖有乾隆皇帝玺印;大厅里有一架木托碧玉插屏,上面记刻着乾隆帝66岁寿辰飨宴的盛况;宫内还陈列着来自圆明园的古画、首饰、玉雕、牙雕、瓷器、珠宝、家具、青铜器、金银器等,总数达3万多件。

拿破仑三世与其皇后建起“宫中之宫”,纵情于他们未曾踏足的、想象中的遥远东方,而在世界的另一边,那座曾充满着西方幻想色彩的“万园之园”却已被他们无尽的欲望吞噬了。

盛景:镇于“文化巨塔”下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与埃菲尔铁塔等建筑齐名,是“世界之都”巴黎的标志,法国人自豪地称之为“世界第一图书馆”、“文化巨塔”。长久以来,他一直象征着法国的先进文化,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也乐于用自己的杰作点缀这座“巨塔”。然而,法国的文明之塔始终未向一段历史敞开,它至今不肯将百余年前掠夺来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还给中国。

当年的圆明园是何模样?这组图画能告诉我们。《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绘制,上有乾隆皇帝题跋。这四十幅图历时几十年完成,展现了圆明园本园全景,真实地记录了圆明园最初的面貌和扩建后的盛况。英法联军火烧“三山五园”时,这四十幅图虽未被付之一炬,但从此流落异乡。

2003年,海内外华人联名向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请愿,提出归还《圆明园四十景图》,但对方始终未作回应。不久后,该图书馆迫于压力,勉强将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翻刻版送往中国展出。据了解,2003年国内一公司还花重金从法国一摄影师手中“购得”原图底版,又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购得”其“在华10年使用权”,最终制成绢印彩绘版限量发行。当年,国内某日历厂偷偷将这组翻刻图制成挂历,据说卖得很火。一些国内藏家至今仍保存着这套挂历,他们表示,收藏的目的在于谨记其原作依旧在法国。

除上述博物馆外,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外国博物馆也藏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圆明园文物,在这里不一一详述。博物馆里的藏品仅仅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一小部分,而圆明园文物也仅仅是中国无数流失海外文物里的一小部分。历年来,不断有中国被掠文物在海外高调上拍,这些行为招致抗议;近年来,也有少数流失文物在爱国藏家及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回归祖国,此类善举令人欣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如果有一天,圆明园文物能够大量回归,您又有幸收藏其中一件,请您不要忘记,曾经拥有它们的帝王,不论咸丰皇帝、还是拿破仑三世,都纵情声色、玩物丧志,最终失去一切。今天的我们除了欣赏圆明园艺术品本身之美外,更重要的还是用它来时刻警醒每一位国人:奋发图强,勿忘国耻——这就是国人心中应有的圆明园印象。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