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幕式现场
2014年2月28日下午3时,“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呈现了毕加索1930年到1937年之间创作的整整一百幅版画作品,以各个主题、爱之战、雕塑家的工作室、牛头人身怪、毕加索与伦勃朗、安布鲁瓦兹·沃拉尔肖像等系列依次递进的呈现,让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创作脉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其中可以窥见到毕加索立体主义创作的开端,同时也可以看到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格尔尼卡》的一些渊源,还可以看到毕加索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比较全面的呈现了毕加索的创造力和才能。据悉,展览将展至4月27日,免费对外开放。
沃拉尔系列版画友谊的见证
现场展出作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出的版画在世界有两套,一套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这次展出的是另外一套,由西班牙国家银行即西班牙官方信贷局珍藏,作为中西建交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西班牙官方信贷局、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西班牙驻华大使馆、西班牙国际合作发展署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组织筹办,并得到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和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的协助,才有了此次展览的呈现。
现场展出作品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版画作品,这批画作创作于1930年9月至1936年6月间,在初始有97幅作品,到了1937年增加的3幅沃拉尔的肖像版画之后,作品总数增加到100幅,而这100幅版画为什么会以“沃拉尔”的名字命名,据了解源于毕加索与其的友谊,两人相识于1901年,沃拉尔对毕加索的作品抱有长久不变的兴趣,他既是毕加索的朋友同时又是一位专门经营先锋派绘画的画商兼出版商,1901年毕加索在巴黎的第一次展览就是由他资助的,除了毕加索之外,塞尚,雷诺阿等西方艺术大师也都和他有过交集,毕加索曾经形容沃拉尔的待遇堪比国王,能同时让他与塞尚、雷诺阿等创作画像的,只有国王才有这样待遇。
现场展出作品
“沃拉尔系列版画”是毕加索创作力爆发期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这位西班牙马拉加的艺术家尝试过不同的风格并进行了探索。在开创了立体主义之后,其创作风格逐渐成熟,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和技巧。丰富的主题、较长的创作时间跨度,是这一系列的重要特点。而采用刻刀、蚀刻、飞尘和干刻等不同技法,使该系列版画妙趣横生。
爱欲与斗争
现场展出作品
情感经历一直是毕加索的重要创作源泉,他有数位妻子和情人,她们的俏丽容颜也得以在他的画作中永存。而在这走马灯一样转换的女人之间,玛丽·泰蕾兹可以算作是相当特别的一位。她在17岁的时候成了毕加索的情妇,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并且在毕加索逝世后不久自杀。在毕加索最重要的几幅作品当中,包括反战作品《格尔尼卡》里,这位大画家都隐藏了这位女子的影子。
现场展出作品
1937年4月,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 格尔尼卡,这激发了毕加索的愤怒和创作热情。他随后创作了大幅油画《格尔尼卡》。这被认为是毕加索最伟大的一幅作品。而玛丽的形象也跃然纸上。对于毕加索来说,玛丽代表了生命中的和平与无邪。《格尔尼卡》中那个领着失明的弥诺陶洛斯、牛头怪的女孩以及绝望的奔跑着的姑娘,还有趴在孩子的尸体上哭泣的母亲身上都有着玛丽的影子。同时,画面中的公牛以及死去的英雄,则被看做是毕加索的自我隐喻。
沃拉尔系肖像
在这批作品中,可以发现画面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女模特,她就是毕加索的的情人玛丽,在画作中,毕加索通过类似私密日记的创作语言深入探究了自己内心深层的矛盾和冲动。 另外还可以发现毕加索之前很少被提及的部分,就是他对于古典时代的着迷,在“雕塑家的工作室”系列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但这也为他招致了麻烦,当时的批评家都在批评他这种做法,认为他是在倒退。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