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水盂
唐三彩的真假鉴别
唐三彩自发现以来,受到中国以及世界的关注,唐三彩以其风格独特,釉色丰富,造型美妙绝伦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随之而来的是唐三彩的仿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那么,如何辨别真假唐三彩呢?
1、造型 唐三彩真品,造型生动逼真,比例协调,形态自然传神。仿品造型生硬,比例不协调,面部呆滞,有的线条过于规整,形似而神不似;真品圆形器物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仿品往往缺少这道工序。
2、釉色 真品的器底和圈足往往不施釉,使器物部分露胎,底足很干净。而仿品全部施釉,底足往往黑而脏。真品釉色自然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苍蝇翅膀上的纹路一样,釉面很干很薄,无积釉、少积釉现象;而仿品釉色过于艳丽、刺目。釉中开片大小不均,有生硬感。釉面常有积釉现象,釉面干涩。
3、胎质 真品为陶胎,胎质白中泛浅红、浅黄色。胎土细、实,含有矿物杂质。由于大多从墓中出土,历经千年时间,器物露胎处有风化现象;仿品多为瓷胎或以石膏为胎,胎质洁白、细腻,无风化现象。杂质少,叩之声音响亮,上手手感较重。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造假配方传男不传女
提到唐三彩的造假仿制,就不得不提洛阳的南石山村。在当地,家家户户挂着“仿古”的牌子。南石山村和唐三彩的渊源,上溯不过百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至邙山,在南石山村附近发现大量唐三彩。南石山村人有制琉璃瓦的手艺,最初修补破损的三彩,后来有了烧制的手艺。
手艺流传到现在,不是谁都有能力做高仿品。做得好的几家,都有“独门秘方”。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慢慢琢磨出来的釉料配方。釉色配料是秘密,传儿不传女。在村子里,提起传人,村民会上溯到最初的老艺人,谁家是真传,谁家是旁系,分得清清楚楚。
村民们津津乐道于唐三彩的“芝麻片”。真三彩上面的釉片有小而细密的开裂,看起来像芝麻。高仿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以假乱真。更重要的,这种开裂,肉眼看起来层层叠叠,但手摸上去却要光滑无比。
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陶俑。在这之前,有北魏大墓被盗的传言,也有小浪底挖出文物的传说。专家鉴定这批为真品北魏陶俑,国家级博物馆拨款进行了“抢购性收购”。“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花了十万。”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曾经在央视回忆。但东西却越收越多。最后经过调查,这些“北魏陶俑”,出自南石山村。
现在的南石山村,有四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做的仿古复制品,大的唐三彩中国马,标价大多是数万元。来村里的贩子少了,买三彩送礼的多了。买仿制品的人大多看重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有鉴定书,在唐三彩复制品的底座上写有制作人的名字。慢慢的村子里专门做仿古的,也开始做现代工艺品,薄利多销。
【编辑:陈倩华】
编辑:陈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