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谜样元青花:历史无记载 标准器曾被当赝品
0条评论 2014-03-15 09:24:15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陈倩华整合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一种瓷器独领风骚七百年,它身世神秘、难于考证,在拍卖市场上它一夜成名,引发无数追逐,它的浓艳、它的清丽都让人着迷,它在争议中愈发美丽,这便是元青花。

谜一般的身世

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脉络清晰。但元青花却并非如此,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不得不让人怀疑它的身份。元青花究竟从何而来?

对于元青花从何而来,为何突然成熟,至今学术界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

“元青花”的定义是在1950年以后才被世界普遍认可的,在可查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元青花的记载近于空白。景德镇《浮梁县志》曾流传一篇名为《陶记》的文章,记述了景德镇窑业的情况,这篇文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论著。在《陶记》中对制胎、制釉、装饰、装烧、窑炉、产品、市场、税制等皆有记载,还论及了景德镇以外国内其他名窑争奇斗艳的盛况。但在《陶记》中并没有出现关于元代曾经烧造青花瓷的记载,换言之没有“青花”的字样出现。

明早期《格古要论》在谈到元瓷时,也仅仅轻描淡写:“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者高。”完全没有提及元青花烧造的情况,仅有“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一句,似乎这种器物是非常微不足道和没有工艺水准的。

苏麻离青料元青花牡丹纹

苏麻离青料元青花牡丹纹

二元配方与苏麻离青

元青花的大器特别多,有种说法这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而当时新型的制瓷配方也造就了元青花大器的产生。

宋末元初起,制瓷工匠们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就采用了这种“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Al2O3)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烧出了体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70厘米的大瓶。

上等的元青花采用进口青料,也就是熟知的“苏麻离青”料。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编辑:陈倩华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