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瑞:用诗一般的画面抗衡都市的焦虑
0条评论 2014-03-15 19:09:01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小小

艺术家李瑞在接受99艺术网的采访

艺术家李瑞在接受99艺术网的采访

凄美如诗,那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李瑞曾说:“我喜欢云南山野树林、草的簇拥、火红土地,这里的一树一人也是一簇风景。对于它们我有着质朴的情感,这里没有拥挤的交通,没有烦恼的事情,没有热闹的人群,也无潮水涌动的空气和干燥炎热的气流,更没有夜晚的暧昧迷离,那里的一切透着干净和安静,空气里带着泥土的芬芳。那是我画面的一种激情和状态,远离喧嚣,也许可以纯净浮躁的灵魂。”

99艺术网:看到你的作品上有一些拼音的字符,有想过用你们哈尼族的文字并置在画面上么?

李瑞: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哈尼族本身没有自己的文字,因为他更多的是口传,虽然也有记录,但现在能识别的人都不在了,所以不能做这一块。从2003年开始,我把汉语拼音标注到画面上,这一次的作品也延用了汉语拼音的形式,大部分是把一些诗句、想法用汉语拼音记录下来,形成了之后画面上呈现的这些字符。

99艺术网:你的作品属于抒情一派,带有抒情倾向的作品会给人留下“诗意”的印象,但“诗意”又可以划分为多种,像何多苓老师的作品被称为“忧伤的诗歌”,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倾向于哪一种情绪?

李瑞:我的作品是对自己成长的土地、我家乡的一种抒情,是带着情感去表达,当然有伤感的成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结。后来,从上大学到工作,都在大城市,而城市的生活不免会使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作品更倾向于体现一些童年时候的记忆,画面呈现出来的感觉会比较抒情或煽情,这两种情绪都可能存在。

那时,我的童年是一段没有忧虑的时光,而随着人的成长,不得已离开了曾经的那一片乐土。从乡村置身到城市,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我很喜欢从小成长的环境,现在迫于生活,只能留在城市,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很自然很天真地待在大自然中玩耍,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不愉快随心所欲的去宣泄。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一个城市里,以绘画的形式来缓解城市带来的焦虑。在这里,更多的是捡起以前纯真的部分,换一种方式来诉说。

\

99艺术网:有很多人在创作的时候,习惯性的将照片记录的一些东西搬到画布上,尤其是画风景的艺术家,你是这样的吗?

李瑞:我不太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我的创作都很即兴,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我一般是四到五张或者两三张作品同时操作,先将脑海中若隐若现的东西全部描好,然后再对局部作一些调整。

99艺术网:云南独特的美景和气候自然会影响到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有人归纳你的作品中带着“纯净幽美、梦幻的创作个性”, 同时毛旭辉老师将你定位为“纯正的云南种子”,能否谈谈你的家乡对你创作的影响?

李瑞:云南整体的生活节奏特别慢,比较适合画画的人居住。不论是生活还是创作,我不喜欢搞成那种紧张兮兮的样子。08年毕业的那会儿,我本来想去北京过上一段时间,体验一下那边的创作氛围,但没待两天我就回来了。北京这座城市给人的无形压力特别大,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我没法适应那种环境。但云南就不一样了,像毛老师这些艺术家,他们非常热爱这块土地,都比较喜欢大自然,我们每年会聚在一块出去写生,大家都特别的放松。

毛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他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大学四年,我们经常在一起画画,会有理论上的交流,也经常分享各自对创作的认识。他们这一辈艺术家对云南这一片土地的热爱,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自己。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聊天,涉及的内容特别轻松,不谈政治、不谈各种给人带来压力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谈怎么玩,怎么画画,怎样把自然界给予我们的一种美好呈现出来。

编辑:陈伟静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