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下午两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名为“自由在中国的命运——以五四运动为例”的讲座,此次讲座是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学术作为立场”系列讲座之一,主讲人张鸣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对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
在探讨五四运动之前,张鸣首先结合历史,阐释“自由”的多义性。隋文帝由于惧怕独孤皇后,在其私自选的妃子被皇后发现并且杀死之后,他骑马快跑,后面大臣询问原因,他如是回答:“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这里的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而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书中所指的自由则含有贬义,指自由散漫、不负责任的行为。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运动。张鸣谈到: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利,激发了国内青年的不满情绪,并且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了内奸。学生们把矛头指向了留日的中国官员——曹汝霖、章宗祥以及陆宗舆。张鸣还揭露:在当时的暴乱中,如果有报社发表不同言论,学生们便会组织砸报社并且将社长抓捕游行。对此张教授匪夷所思: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解放束缚,追求个人自由的进步青年们为何成为了限制个人自由,侵犯他人权益的暴徒呢?他们一口咬定曹、章与陆为汉奸,实际上却没有提供确实的证据。在爱国主义情绪的驱使下,顶着捍卫民族尊严的头衔为所欲为,对他人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了严重损害。
正因如此,张鸣教授认为五四运动实际上并非一次进步运动,反而以负面居多。张教授认为“除内奸”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杨家将》中的潘仁美,谋害忠臣岳飞的秦侩,这些历史上的大反派加深了国人对“内奸”的痛恶。当时学生们发起的大规模运动,枪口都没有指向敌人,而是对准自己的同胞。张教授不禁质疑中国人是否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概念,还是热衷于一种自由散漫的无政府主义?同时他还指出这种无政府主义情绪在关键时刻很容易激发以信奉道德至上为借口的侵犯他人人权行为。
对于自由权力的行使,张鸣非常赞成严复所提出的“群己权界”。严复当年用文言语句翻译穆勒的《论自由》时,将书名译作《群己权界论》。这个书名表示社会和个人都有自己的“权”,但他们的权又都有其界限。每个人都有权行使他的自由,其界限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如果妨碍别人的自由,社会有权制裁,但制裁的目的是保护别人的自由,社会并没有权力突破捍卫个人生命和财产自由的壁垒。
讲座结束后,台下议论纷纷,听众反响非常强烈。张鸣教授一直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学者,但是他从来无畏人言,我行我素。何为自由?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如此相较,张鸣教授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当下的体制内,他实现了个人思想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