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为何青睐工笔画
0条评论 2014-03-24 09:12:1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许悦

D选择藏家,控制作品流向

主持人:很多人喜欢工笔画,还因为工笔画的创作周期长,工笔画家远不如写意画家多产,数量少,预留的价值空间更大。你们怎么分配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罗寒蕾:在我的画室是买不到画的。我会通过公开的方式,比如拍卖、展览或其他的活动来寻找我的藏家,甚至会通过一些中间的机构,用比我自己售出的价格更低的价位来寻找合适的藏家,因为想让它走得远一些。就像自己的女儿,即使舍不得也得把她送出去,让她去见一些新的东西。我相信通过这些方式,这个圈子会越来越大,不会只局限在我的周围。

许晓彬:工笔画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青睐,但工笔画的创作难度大、基本功扎实才能出精品,导致工笔画作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量较少。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提高作品质量,在作品本身下工夫,艺术家只要保证作品的质量就可以了。

主持人:艺术在于传播,优秀的作品需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知、去接触。

罗寒蕾:是的。我们的画展需要更多的观众,我们的画也需要有喜爱它的人去收藏。现在的很多画展,经常只是业内人士去看,我们需要那些非业内人士、喜爱绘画的观众去看。其实一幅画画完以后,就不是自己去欣赏了,而是要找到爱她的人,让她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所以从这个心态来说,卖画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在画框后面写上一段祝福语给我的藏家,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主持人:你的很多作品都以你女儿为模特,会不会不舍得把这些作品卖出去?

罗寒蕾:舍得的。因为我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我很感激我的藏家。

主持人:上次采访谢楚余老师,他说因为自己的作品少,会下意识地挑选藏家,尽量把作品分配到香港、北京等各个地方,而不局限在广东,从而把收藏家群体扩散开去,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罗寒蕾:我从去年才真正去考虑市场的问题,真正把我的画放出去,现在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觉得谢老师还是挺对的,这样均匀分布还是不错的。

许晓彬:我两年前就考虑到这点了,好作品需要展示给大家看,才有交流互动,才有进步。当一件作品完成后就被人看上,有时候是很舍不得的。但我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画家表达的内涵与意境,语言更贴近时代,更符合高端市场的审美。

E精细取胜的工笔画为何“越画越大”?

主持人:在市场上,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既跟现实无关,又跟传统搭不上边的工笔美女创作,艺术价值不见得很高,但价格还卖得不低。很多人一说起工笔画,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传统样式的牡丹和美女,对工笔画的理解其实还不是很到位。

罗寒蕾:新一代的工笔画家都有一种共识,宣传得从自身做起,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工笔画。现代工笔画的题材是没有边界的,包容性很强。我既画平凡的人,也画美人。在我看来,美丑与品格无关,平凡与美丽都有存在的尊严。我愿在平凡里看到光辉,在美丽里看到质朴。

主持人:工笔画讲究精细,但现在的工笔画普遍越画越大,一方面是作品的价格可以卖得更高,另一方面画大画似乎成为了彰显水平的一个手段。

罗寒蕾:工笔画越画越大,应该指的是在全国性美展上的表现,作品的确需要够大,才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实际上,工笔更适合画一些小尺幅的作品,既方便收藏也方便观赏,我自己现在是越画越小。画越小其实难度越大,那些人物的脸部、眉毛,都是用一秒钟几百次心跳这样的频率去画的。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在画小画。

许晓彬:小画展现大场景,讲究笔头功夫。但在全国美展上,的确是作品大一点,评委才会多看几眼。

至于大画更值钱的质疑,其实真正的画家,一幅作品该画多大,很多人都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好而精的小画,有时候比大画还要贵。这要看画家如何对待这个问题,随随便便的一幅画,画得再大也没有用。画家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粗制滥造可能存在,但真正的画家心态绝不是这样的。

F模仿太多,个性太少?

主持人:现在美术界模仿抄袭的现象非常多,评委认同的作品或者市场走向好的,很多人都会去跟风。模仿的东西多了,个性似乎就少了。

罗寒蕾:张爱玲说: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你觉得那个东西很好的时候,你才会去模仿。被抄袭的那个人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别人在免费帮他宣传。

所有人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总免不了要去模仿,这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只要是成功的画家,必然会有一群追捧者,有一群模仿者。有时候抄袭也是一种临摹,随着不断的临摹,就逐渐有自己的东西出来了,那他就成功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