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艺术家冯梦波,右策展人林似竹博士
2014年3月28日下午,“工·课——黄致阳作品展”于北京墨斋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林似竹博士策划,是黄致阳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平行展,这两场展览甄选了黄致阳《北京生物》系列中的两张巨幅新作,以巨型动植物群为母题。展品还包括黄致阳纯抽象“Zoon-密视”系列中的绢本连屏,以及近似欧普艺术的《千灵显》最新系列,用以体现艺术家置身混沌,探寻秩序与混乱,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德勒兹界限。另外,黄致阳还创作了两件装置作品:观众可在墨斋的影像室中驻足凝视《生物风景》,思考微生物世界的生命起源,或前往国家博馆欣赏大型汉白玉雕刻装置《座千峰·龙脉》。
林似竹博士将黄致阳的系列作品比作学习过程中的章节——“连贯的创作体系源于艺术家对个人价值和信念的毕生专注和对艺术表达的不懈努力。”《Zoon-北京生物》系列在于描绘北京这一“巨大的能量场”。作品折射出人类原欲,“提供了一幅社会的集体肖像”(王嘉骥)。在他的《Zoon-密视》系列中,黄致阳专注并抽象地摹画视觉自然。通过运用高色域矿物颜料、传统水墨及绘画实践与表象形式的相互分离,黄致阳发掘了“评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新形式(林似竹博士)。《千灵显》系列恰将此形式发挥得更加纯粹而凝炼至极,已化为“明显朝向神秘主义的表现和超越形体的灵”(王嘉骥)。黄致阳于此撷取了佛家道教的唯象学来探索微宇宙。画作《恋人絮语》则延续黄致阳的艺术实践,绘制出维系人们心灵情感的精神纽带。
关于艺术家
黄致阳1965年生于台湾,1989年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主修中国传统水墨。作为助推台湾八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建构的领军艺术家,黄致阳曾代表台湾参加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1995),并在P.S.1当代艺术中心、纽约亚洲协会、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举办的“蜕变突破——华人新艺术展”(1998)中崭露头角。自2006年移居北京,黄致阳便一直于此工作生活。其艺术实践通过当代现象学、神经学、进化生物学和深层生态学等非线性涌现领域,桥接了古典道家、佛学和理学中整体的有机世界。黄致阳的艺术实践不仅包括遐迩闻名的水墨形象生态和抽象彩绘,还延伸至雕塑,及聚焦生态以铜、石、竹为天然材料的公共装置。林似竹博士写道——不论使用何种材质——他的作品均能揭示“人类、微生物形态、植物和其它生命存在的宇宙统一性”。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