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一家权威媒体上看到一则报道: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内,受害人向媒体记者展示该信托公司的核发证照通知书。这是一起精心谋划的翡翠投资大骗局,涉及受害者人数之多,吸金数目之大,让人触目惊心,其支撑点却是翡翠惹的祸。这些翡翠通过机构鉴定、专家评估、打包上市交易被炒至7亿元的高价,被投资者称为中国网贷诈骗第一案,刷新翡翠诈骗有史以来的新纪录。是什么魔力令投资者为之疯狂而孤注一掷呢?人们不禁发问,翡翠已被炒成天价,未来还有升值空间吗?到底有多少翡翠还有收藏投资价值?其中造假黑幕到底有多少?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听听他们是怎么答疑解惑的。
藏市走访
商家忙忽悠 新手盲被套
面对珠宝翡翠投资热潮的轮番上演,有人预测:2014年是翡翠年。但翡翠已连续大涨近10年,有人说已到仓顶,升值收藏空间已式微,也有人说极品翡翠五到十年还有一个大的飞跃,果真如此吗?记者在大唐西市古玩城采访时遇到来自韩国的客人唐伟杰,他说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实业投资疲软,股票债券投资又极其不稳定。富裕的中国人却杀入了翡翠原材料市场,稀缺而又保值的珠宝玉石原料成为他们的投资首选。先是炒高国内的各种软玉,然后是翡翠、碧玺、红蓝宝、祖母绿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有机宝石、半宝石也成为炒家、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宠儿。唐先生抱怨:“中国人一进市场就拿着大把的现金,哄抬物价,炒高原料,一些合作了很多年的矿主都停止供货了,只有美国国内市场还算稳定,靠着老关系在维持做一些。你们中国人是不是要买光全世界的优质原料:钻石、黄金、翡翠各类珠宝玉石?”面对如此行业现状,业内人士杨若虚告诉记者,这种看似火热的场面,其实背后都是一些利益集团抱团吸金的一种手段。先是在各类媒体无论纸媒,还是各类电子网络媒体上大肆宣传,把价值十元钱的东西能炒到千元甚至万元,其中的暴利让人触目惊心。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而追悔莫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女士说,5年前她经人介绍开始翡翠投资,可以说把自己大半生辛辛苦苦赚来的600多万全砸进去了,结果被牢牢套住,自己女儿结婚想变现,请业内人士把她收藏来的各类翡翠饰品估价,结果不到50万,而且想马上变现还没有人接手。她感觉压力很大,本想用这些所谓的高档翡翠换套大点的房子,现在看来没戏了。说到这里张女士已泣不成声。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位常年玩玉石收藏的何华胜,15年前在一朋友的引见下从缅甸千里迢迢买回一超大的所谓翡翠原石,结果我省玉石检测中心的专家告诉他,只不过是很普通的貌似翡翠的一种石头,没有任何收藏价值。听到这个结果,何先生犹如晴天霹雳,几乎晕倒,因为他为买这件所谓的翡翠原石花去了近1000万人民币,这还不算运费和来回住宿吃喝的钱。谈到这里,何先生发木的脑子好像不属于自己,好大一会才回过神,发誓这一辈子也不玩收藏了,本来想用收藏改变自己家庭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没想到却把自己推到如此绝境,他已失望悲痛到极点。
记者在大唐西市走访时接到一李老板的电话,让我不忙的话陪他到一场翡翠展销会上给他把把关,他也想买几件心仪的饰品送朋友,盛情难却,便前去一探究竟。让记者不敢相信的是,展出的几乎全是很低档的合成翡翠,价钱之高,让人诧异。
业内分析
开珠宝店都心知肚明 卖真货根本赚不了钱
记者随后在书院门一家珠宝店采访时,店主韩先生向记者大谈自己的生意经。他说,刚开始经营店面时,大老远托人或从缅甸定制回来一批高档翡翠饰品,老老实实的开店做生意,一年到头下来,刨去人工费,水电费及来回路上的花销,一算账,还倒赔钱。大家都卖一些低档货,没办法,他也开始真假参半。说白了,开门做生意,真货经营好了,只能维持日常开销,太老实做生意那只能关门大吉。谈及一年经营状况,韩先生直言不讳,一般的小店一年下来经营好了,几十万收入;大一点店面,几百万上千万元不等。听了韩先生的所谓生意经,记者心里沉甸甸的。想想,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群加入瀚海的收藏大军,已形成一股强劲的生产链和利益链,有关文物珠宝管理部门是时候该下狠手整治了。
贴心忠告
市场上所谓的鉴定证书 90%是忽悠人的
由于翡翠不能像黄金、白金那样通过商品的成色、做工、款式来直接衡量其价值,让商家有更多的漏洞可钻。而且,近几年珠宝市场流行的说法是“行内有价、行外无价”,所谓行外无价就是很多商家借着消费者不了解翡翠行情,不懂货色而随意定价,然后再以极高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
商家打消消费者疑虑心理的杀手锏是,适时出示“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对于权威机构的认证,消费者往往是深信不疑,看到打着钢印的证书上面赫然写着“翡翠”、“A货”之类的字样,消费者的顾虑往往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但这份看似可以让消费者放心的证书,其实说穿了,就是忽悠外行。因为证书只能保证产品是“天然翡翠”,并不能够衡量一件翡翠的真实价值。也就是说,商家出具的证书可以确保你买的是一块翡翠而不是玻璃,但它能保证这块翡翠的价格与卖家开出的价钱相符?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和田玉”成品,95%是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玉和昆仑玉。而商家和所谓的“鉴定机构”依靠现有鉴定标准的某些瑕疵,打着“和田玉”的名号,隐瞒产地蒙骗消费者,牟取暴利,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业内人士朱乃文向记者爆料:一开始,一些商家用价值不高的“俄料”与“青海料”来冒充和田玉,“俄料”是指产自俄罗斯的玉料,原来价值很低,现在,好的“俄料”身价也炒上来了,于是,无良商人又找到一种价值更低的“韩料”来冒充。从而造成文物鉴定证书满天飞,致使广大藏友们对鉴定专家、文物鉴定证书、甚至经营者,出现了越来越不信任的心态,形成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和拍卖活动经营中出现不正常的低潮。这种混乱的局面对收藏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国家应尽早出台“法规”来规范文物鉴定行为,保护广大收藏者的利益。朱乃文告诫广大藏友,一般的省市地矿局宝石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相对还是比较可信,要到有诚信口碑的好的大店去购买自己心仪的珠宝翡翠,不懂行的最好有人品好的行家把关为上策。
专家把脉
合成染色翡翠防不胜防 切莫盲目跟风
自从2011年8月广东保利拍卖会上,一件“绿色翡翠观音雕件”以1.45亿元成交以来。翡翠天价神话不停在轮番上演。翡翠每年呈螺旋式上涨态势。不论是翡翠手镯,还是观音、笑佛、生肖、福豆、葫芦、如意、貔貅等翡翠挂件,以及耳饰、吊坠、胸针、戒指等金镶玉翡翠饰品,不仅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各路投资的首选目标。据业内粗略估计,高档极品翡翠近两三年来平均升值30%至50%,极品翡翠涨势更为凶猛。
在一片涨声中,业内人士杨轩提醒广大投资者:市面90%的所谓翡翠全是人工合成和经过酸漂洗过的,看似无杂质,很纯,冒充玻璃种进行销售,极具欺骗性。有的用边脚料、玻璃、石粉加胶进行染色合成,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当然,翡翠虽然稀少,但并非全都值得收藏,只有品质上乘的高档极品翡翠才有投资价值。再则,翡翠价虽高,如今却是有价无市。国内二级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买易卖难,无法变现成为最大的问题。故此,广大藏友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盲目跟风,轻信所谓鉴定证书和拍卖纪录,那些只可参考,不可当真。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