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2014春拍: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七十周年作品震撼登场
0条评论 2014-04-10 09:42:1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吴昌硕像

吴昌硕像

在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吴昌硕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亦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传承者。在近现代画坛,其地位与影响力无人能及。他的艺术影响到在他之后的二、三代人,众多近现代绘画大师投其门下,执弟子礼。他的艺术也得到海上金石画派之外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回响,并播及日本,影响河井仙郎、长尾甲等。他们或经吴昌硕亲授,或间接受益于吴昌硕,将吴昌硕及其金石写意精神有效地融入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使吴派金石画风影响遍及海内。齐白石曾坦言:“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潘天寿则称誉其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

吴昌硕诗、书、画、印的全面成就,超越了自文人画传统产生以来的所有前贤,成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不论是在学术还是人文领域,所折射出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愈加显现。时值缶翁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特别推出“苦铁不朽—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七十周年作品专场”,精心斟选五十余件缶翁妙墨,以此向这位不朽的艺术巨匠致敬!
 

吴昌硕(1844-1927)花香四时

14春1652 吴昌硕(1844-1927)花香四时
纸本立轴1917年作133×33cm×4

备注:王震题盒。

《花香四时》为缶翁晚年巨制,画风奔放雄劲,为先生画艺纯熟、精力弥满之时的扛鼎之作。吴氏平日所作,多以单幅,且率性而为,鲜见对屏、四屏之制,将四时群芳聚于一画,“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各项造诣均达到巅峰。画面巧妙的以色助墨,以墨醒色,缶翁妙墨,大胆用色,淋漓写意,苍茫浑厚。此外白龙山人为此画题盒,亦足见王一亭对吴昌硕此幅作品的推崇与赞叹。

14春1015 吴昌硕(1844-1927)古雪

14春1015 吴昌硕(1844-1927)古雪
绢本立轴1919年作138×43.5cm

出版:1、《名家翰墨 37吴昌硕特集》P121,翰墨轩,1993年。2、《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Ⅱ》P86-87,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备注:蔡辰男、霍宗杰旧藏。

吴昌硕爱梅入骨,以作篆之法写之,师造化得心源。作于1919年的《古雪》为吴昌硕晚年精品,用笔力透纸背,笔墨老辣灵动,细枝随意穿插,虚实相生之道十分考究,于笔墨中倾注了个人情感,灌注自己的思想,尽现缶翁在画梅笔法上炉火纯青的功力。本幅辅经蔡辰男国泰美术馆与著名实业家、加拿大侨领霍宗杰先生旧藏,具有难得的收藏和传承序列。

14春1014 吴昌硕(1844-1927)补天无术只看山

14春1014 吴昌硕(1844-1927)补天无术只看山
绫本立轴1914年作137×41cm

出版:1、《名家翰墨?38吴昌硕山水人物画特集》P45,翰墨轩,1993年。2、《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Ⅱ》P52-53,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备注:蔡辰男、霍宗杰旧藏。

吴昌硕的画作以花卉为主,山水极少。史载其传世作品“花卉二千,山水不过数十”,山水画的价格也远远高于花卉,即使是其生前润格也是山水“照花卉例加三倍”。《补天无术只看山》为吴昌硕晚年山水力作,隐现坐拥山林之高逸情怀。细观吴昌硕古苍峭峻的皴法,高度提炼了江南山水特具的清丽秀色;润洁滃郁的墨法,无中生有地包裹着天地的灵性;纸移景换的构图,源自他胸中的万壑千川;画、印、词、书,四美一通的精妙契合,寄怀了诗心文胆般的文学内涵。加之又为著名实业家、加拿大侨领霍宗杰旧藏,流传有序,极具收藏价值。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