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洗
南宋官窑 “中兴渡江”后迅猛崛起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南宋官窑有两个烧窑的地方,一个是郊坛下,一个是修内司。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本朝"指宋朝。宋朝最早使用的定州白瓷因为有芒,不好用,于是造出青瓷器。北宋宣和、政和年间,京师自己安排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指南宋建都杭州,是一个很委婉的说法。所谓"袭徽宗旧制",就是沿袭了徽宗时期的形制,先后在修内司、郊坛下烧造青瓷。“大不侔”,就是大不一样,新官窑跟旧官窑有不一样的地方。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他“中兴渡江”的时候已经21岁,对以前那种富足生活有极深的印象。他到了杭州以后,非常怀念北宋时期那种奢靡的生活。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有这样的描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南宋人的心态,还是非常怀念北宋的生活。实际上,赵构是力图把杭州建成像汴梁一样的城市,体现大宋王朝的一种精神。
从瓷器烧造上讲,南方的条件相对来说比北方优越。当时南方有越窑,有秘色,有龙泉,制瓷底子雄厚,想烧官窑上手很快。所以在南宋初年,很快就把官窑像模像样地做出来了,尽管跟北宋官窑有所区别,但大体的样子出来了,差别不大。
价值连城 一件难求
宋代官窑收藏的可能性非常低。一千年来,宋代官窑地位至高无上,大部分都进了世界级的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流通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宋代官窑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以价值连城的姿态傲视中国历代瓷器。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宋代官窑洗,当时的成交价是2200万港币。值得注意的是,时间是1989年,二十五年前的中国“万元户”还是一个评价人们是否富有的标准。2200万港币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价!这件宋代官窑洗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2008年,同样是香港苏富比,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以6752万港币成交,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只有22.5厘米!可谓名副其实的价值连城。
编辑:李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