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下午四点,《墨变—侯拙吾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二号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和西安美术馆协办,由彭德先生策划,栗宪庭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以集中的面貌展现了侯拙吾近年来的创作实践,展出了2006年至今50余件作品。
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侯拙吾1991年个展后的第二次展览。期间沉寂23年,侯拙吾表示:“我一直是在对抗和回避着某种对我的艺术实践带来伤害的东西,也是想让自己的艺术历练的过程更加漫长,让自己的思路更开阔一些,使它能够真实的达到自己所设定的严谨的、朴素的、发自内心的、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的东西。”
展览取名为“墨变”,是说艺术家侯拙吾以水墨画入手,以形态的变革和对象的变异为表象,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怀。其作品依靠笔墨携带出了传统,又用异见颠覆了传统。画面直观地呈现或含蓄地预示着种种冲突,让人思索和困惑。他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这个时代的中国情结。
侯拙吾的水墨似一个虔诚又聪慧的游戏者给自己和观众布下的文化与心智的错综棋局,精力弥漫而穿透,笔墨激昂而妥贴,他的每一个棋子都似深思熟虑后的轻灵一掷,而局中一条纠结的大龙在执着地默默纠缠、绞杀着他关注的所有社会、宗教、文化等相关枢结。著名批评家栗宪庭在评价侯拙吾的作品时表示,现在的文人画已经没有了忧天下的心态,而侯拙吾的作品却回到今天文人的基本心态,通过山水变幻来表达对天下的忧虑。
展览将展出“裹藏”、“甦”、“前进”、“红山”等系列作品。面对数十件盈丈的水墨巨幅展品,由画作蔓衍而出的是某种厚重、复杂、多元而奇诡的气质:巨阿深谷里枯木的仪仗,来自天际穹顶莫名的光柱,骨骼与枝桠交错难分的植物,被白布缠结包裹的徽章树木,爆裂的山体和湍急的血流……每个人尽可在其中自行感会和猜读其图像与隐喻的传达,而画家在文明推演冲突的框架里留下他的思考和文本。正如策展人彭德评价:“侯拙吾通过与时俱变的水墨景观,展示出一个思想者的志趣和心理历程”。
在当代水墨概念盛大流行的今天,这个曾以古代书画收藏鉴赏见著的艺术家,却采取了一个从绘画语汇的表象上,有意疏远、游离于中国元素符号的态度,这种背道而驰,或恰是基于在更深悟会与浸淫传统后的警惕和反省,也或将提供在另一维度里当代文明与传统精神的对话、互补机制与可能。
【相关阅读】
编辑:李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