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孩儿枕
返璞归真 定窑真正意义的收藏需要沉淀
著名收藏家翟健民先生说过:“对于高古瓷器我是永远看好的,高古瓷器的收藏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在划分上,大家都约定俗成地认为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但是学术上对于高古瓷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古瓷仅是隋唐、五代、宋时期烧成的瓷器,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在内,因为这一时期的瓷器仍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在拍卖市场,高古瓷则大多是指宋元瓷器。
高古瓷窑口众多,遍布大江南北,但人们对于高古瓷收藏的了解却并不深入。高古瓷器博大精深,只有少数资深的收藏家热衷于研究它们。收藏往往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收藏陶瓷,通常从新瓷起步,再到老窑瓷、古陶器,收藏形式上渐趋向朴素简洁,而情感上却越发丰富、渐入佳境。定窑尤其是这样,那朴素的白色,精美的刻花,不是深处市井的浮躁心态可以去解读的,必须是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能沉下心来研究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如果单纯从收藏方面来讲的话,只有能读懂中国历史的人才真正是定窑的收藏主人。
拼眼力 靠知识 慧眼识定窑
定窑的价值已是有目共睹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用在定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定窑在市场上难得一见,那么等到定窑出现的时候因为自己知识和眼力不够而失之交臂的话就太可惜了。笔者就此整理了定窑的各个方面特征如下:
一、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二、器形
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也包括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三、釉质与胎质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有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四、独特技术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编辑:李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