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要警惕海外回流拍品
0条评论 2014-04-21 10:36:14 来源:新快报 作者:梁志钦

赖少其作品

赖少其作品

关山月作品

关山月作品

精诚所至董事总经理陈绮雯:

艺术界里,相比凤毛麟角的女画家,恐怕作为拍卖行掌舵人的女性更为罕见。精诚所至拍卖董事总经理陈绮雯,曾在国内大型拍卖行任职20年,现年45岁的她,正是刚过不惑之年,而又即将迈进知天命阶段的交叉节点,她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仅限于工薪一族,坚定不惑地决定放弃优厚的年薪,毅然选择扛起创业重担,而底气仅仅是来自与其公司名字一样——“精诚所至”。在她眼中,拍卖的根本在于“真”和“诚”。20多年的财务经验不但让她具有严谨的做事态度,而且在市场看法方面,她敏锐的洞悉能力也同时显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

谈拍卖

筹备四个月即开拍卖会下月迎来第二场拍卖

2013年12月14日,广东精诚所至秋季首拍在广州江湾大酒店举办。作为一家新诞生的拍卖公司,精诚所至拍卖的首拍虽然没有太多让人惊艳的地方,整场拍卖上拍419件,成交222件,交易总额5000多万。但从其作为首拍的成交来看,也算是个“开门红”。在陈绮雯的角度来看,更是有盈余。她更认为,这也许是自己财务出身的优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司成立到完成这次首拍,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接下来在5月初,他们又将迎来第二场拍卖,拍品更增加到500多件,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福建等。精诚所至拍卖董事总经理陈绮雯笑称自己现在的工作跟以前有天渊之别,可谓一日跨三地,“早上在上海,下午在苏州,傍晚到了福建。”

如此密锣紧鼓的拍卖场次,如此风风火火的全国“暴走”,在陈绮雯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尤为重要,她分析称,前两年艺术品市场较为低迷,而今年则开始稍有回升,明天将是回暖之年。“只有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我们新生拍卖行才有出头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一鼓作气抓住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精诚所至拍卖首拍在岭东板块中“小试牛刀”,推出“岭东八家”并取得不俗反响之后,接下来的春拍将以“岭东画派”作为拍卖专场的主题,重磅推出饶宗颐、赖少奇、杜应强、陈政明等数十位活跃在岭东或与岭东密切相关的画家100多幅作品。“虽然这一次的拍品数量较上次略少,但涉及的画家数量则增加了不少,而且覆盖的面也更广,足够撑起这样一个主题。”陈绮雯说。

书画鉴定要看“笔性”印章最不靠谱

谈鉴定

20多年前,陈绮雯还只是国内一所大型拍卖行的财务,并没有专业背景的她却慢慢被艺术品所感染,长期对着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与艺术家的传记和文字资料,她的兴趣也随之而来。1994年,她开始从单一的财务变为兼做业务,而作为潮汕人,也使得她在交际中有了某种身份的认同。

“当时汕头人只认可本地人,正好我是汕头的,所以公司很多时候需要跟汕头那边的藏家或者画家进行合作的时候,都是由我去洽谈。因此,我每次拿到作品,便拿给当时的大鉴定家苏庚春鉴定。”

因长期的接触与兴趣使然,从1994年到2001年期间,陈绮雯均有意识地跟苏庚春学习书画鉴赏。在苏庚春去世后,陈绮雯更成为了书画家、书画鉴定家吴灏的“入室弟子”,虽然一直担任拍卖行财务要职,但是她同时也在受着系统的鉴定锻炼,包括实操与理论。

“苏庚春记忆力非常好,几乎每个大画家的用笔习惯,用章习惯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有耐心,每幅画为什么真,为什么假都会解释清楚。而跟吴灏老师则主要是听他讲述与以前一些大家的故事,从中引出鉴定的关隘。吴灏认为,书画鉴定要看‘笔性’,‘笔性’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印章最不靠谱。”

谈发展

做买卖双方都放心的交易平台

2013年,担任财务要职20多年的陈绮雯遭遇职业生涯上的瓶颈,同时,强烈的艺术热情驱使自己应该开始为艺术品行业出一分力。在她看来,目前之所以拍卖业乱象横生,主要是真正负责任的拍卖行少而又少。因为不少拍卖行的急功近利,已经吓跑了不少潜在的潜力藏家。使得大部分人“闻拍色变”。面对这样的市场,她坚定不惑地决定放弃优厚的年薪,毅然选择扛起创业重担,而底气仅仅是来自与其公司名字一样——“精诚所至”。在她眼中,拍卖的根本在于“真”和“诚”。她相信只要这两点做到了,将能对艺术品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陈绮雯为了遵守这样的“宗旨”,她并没有一味追求天价或者“高档次”的作品,这里的“高档次”所指的是估价过千万的作品。她说,曾经有名家的后人愿意拿出某位名家的精品上拍,但估计却远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价。“这幅画的估价要一千多万,如果狠一点,估计也能找到相应的买家,但我必须要对这个买家负责,他买了之后恐怕要等上近10年才能卖出比这个更高的价钱。我不想我的买家有太多的负担。”陈绮雯说,目前精诚所至拍卖的定位主要是面向几万到上百万的阶段,“我务必要保证在我这里的卖家与买家都能放心交易,这是目前最大的使命。”

对话

网络拍卖或成趋势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目前的拍卖市场?

陈绮雯: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的就是近年不少人在说海外回流作品。因为市场好,海外回流都不一定是真回流,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在做“假回流”,就是在国内某些地方仿制之后,然后在国外走一圈,通过海外上拍,让国内的藏家买回来。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尤其日本,是个重灾区。所以,我想提醒一些新入行的藏家,不能乱听故事,不能过于信任出版物。

收藏周刊:不少电商巨头已经涉足网络拍卖这一交易模式,例如淘宝、国美在线等等。你认为这种网络拍卖会对传统的实体拍卖造成冲击吗?有拍卖从业者认为,目前的大多数网络拍卖并不完全“合法”,缺乏拍卖师的“一槌定音”,没有严格按照拍卖法的流程执行。您怎么看?

陈绮雯:网络拍卖的重点不在于这种形式,而是在于谁来经营。如果诚信不行,哪怕实体拍卖的程序做得再好,也不行。但如果有诚信,网络拍卖这种形式也是趋势。尤其对一些年轻的画家,院校毕业不久的那些画家的作品,是比较适合的。这类作品大部分着重观赏与装饰。

收藏周刊:有的拍卖行在预展的时候,会把某些作品的展示布置成一个家居场景,这种“体验式”的预展,你们会考虑吗?

陈绮雯:我始终认为拍卖预展核心还是在艺术品。我们不会做过多的引导。充其量是陈列式的引导。例如某一幅绘画与某一幅书法对联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引导藏家如果买回家,可以参考这样挂放,但场景式的布置,我感觉有点喧宾夺主,希望买家能在没有过多干扰的情况下来购买艺术品。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