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秉衡 万寿无疆杯
“四怪一魔”誉满京城
说起玉雕便离不了玉雕匠人。在旧社会玉雕是苦行,匠人们成年和水打交道,噪音粉尘不断。即便如此,从上个世纪初至今,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有“四怪一魔”之称的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和刘鹤年大师。
“臭要饭的潘秉衡,大海茫茫何荣,小辣椒刘德瀛,王树森赛孔明”四人号称“四大怪”,其中三人的绰号源于设计上极具特色,而潘秉衡是因为家贫,靠借钱赊账过活,加上他个性强,特立独行,因此得名。
四大怪在手艺上各有特点,刘德瀛开创了专业制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荣在观音、仕女和小孩的制作上成为后人典范。潘秉衡和王树森可谓和田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鸟兽、花卉无一不精,潘秉衡十四岁起从事玉器雕琢工作,三十年代致力于薄胎玉器的研究,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后又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人称“金镶玉”,成为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创举。
玉雕作品 群芳揽胜
量料取材 因材施艺
北京玉雕在制作上讲究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做玉雕首先要读玉,工匠们在对玉进行加工之前会将一块玉把玩许久,直到这块玉的形质特征烂熟于胸,其中隐藏的雕琢之后的模样也在脑海里虚拟完备了每一个细节。然后构思、画稿,雕刻的过程中再加以不断的修改,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思路调整。
北京玉雕的品类繁多,题材广博,有: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首饰等。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也往往并不只看玉料的贵贱,更多的关注于作品情感的传达,不少优秀的作品都是“变废为宝”的杰作。
北京玉雕的造型庄重大气,古朴典雅,圆雕和浮雕的作品较多,以大件和摆件为主,图纹工艺也比较复杂。动物形圆雕,无论是兽类还是禽类,大都丰满圆润,刻画得敦实健壮。器皿类则较为厚重、平稳,虽然有时也作花草缠绕,盘根错枝的艺术处理,但仍不失其淳朴、端庄的地方特点和舒展开朗的北方风格。
编辑:陈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