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文玩玉器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盛世收藏的宠儿,但随着翡翠、和田玉等这些炙手可热的玉石价格被炒到令人咋舌而不敢问津的地步,人们便逐渐将目光投向了诸如玛瑙、绿松石等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玉石品种,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自己能以抄底的价格拥有下一个“收藏热宠”。
瓷器被定性为工艺品,而老祖宗的工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现代工艺再怎么先进,恐怕也失去了那份精细之美。当然,当代陶瓷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其在收藏领域的消亡,与艺术的结合无疑是当代陶瓷的一次新生转型之道,所以有了名家画瓷的悄然兴起。
黑白分明话“药师”
历史上,珍珠、玛瑙几乎就是最好宝物的代名词。玛瑙是藏传佛教七宝之一,带在身上不仅有装饰作用,更有吉祥如意,护佑一生平安之意。曾经的玛瑙主要被人们当作饰物和玩赏用,但在如今收藏品界,玛瑙的踪影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
伴随着收藏价值较高的战国红玛瑙和南红玛瑙的价格飞速上涨,一些其它种类的玛瑙也纷纷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笔者近日走访了位于十里河雅园国际古玩市场二楼“天王石斋”的经营者王兴。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80后”北京男孩,对各类玉石浓厚的兴趣使得他从一名收藏者转而自己当了老板,目前正与志趣相投的女友一起经营着这家主营绿松石及各类玛瑙的精品店,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自己特别喜欢这些东西,又有朋友的帮助,因此开店成为自己拓宽眼界,在这个行业扎根儿最好的途径,可以不断有机会见识或拥有更上乘的货品。”据王兴介绍,这段时期,玛瑙中渐热的收藏品当属一线药师玛瑙。药师玛瑙为缠丝玛瑙类,又称为圆线珠,每颗药师珠的纹路都是天然形成的,属于天珠族群的一种。标准的药师珠是以黑色或深褐色底色的玛瑙上居中一条白线为特点,并且应该以底色深、白线规整且粗而笔直、颜色对比强烈、个头儿大为绝佳上品。“药师珠”名字的由来是据说若在密封的小空间中,将药师珠握于手掌中心,令其珠体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开启,则会自然散发出一股药香味道,因而得名。而传说中,药师珠还有疗病与避邪的功效。是供养和修持药师佛的必备品。因此,一线药师玛瑙因其所具有的吉祥寓意以及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令人过目不忘的颜色等特点,如今为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所关注和喜爱。
“四大名玉”之绿松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壁,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换壁。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不敢拒绝,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愿奉壁出使秦国,说:“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献壁后,见秦王无意给城,就设法取回壁,并派从者送还赵国。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和氏壁”到底是何种玉器,有专家学者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研究总结,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和氏壁”就是绿松石。
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绿松石被认为是大海和蓝天的精灵,会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被誉为成功幸运之石,是神力的象征。神秘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金面具上即镶嵌有绿松石,古老的波斯王朝对绿松石喜爱尤甚,佛教也把它当作重要的法器。绿松石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自先秦至明清,不少皇家饰物也镶嵌有绿松。今天的西藏人依旧以佩戴绿松石镶嵌成的首饰为荣,几乎每一位藏民都拥有不同样式的绿松石。
据王兴透露,国内绿松石主要产地为湖北的十堰,竹山及云盖寺。但几年前已经关闭百余个采矿点,实行限量开采、限量供货,导致货源日渐紧张,加之受到近年玉石市场水涨船高的影响,绿松石价格一路飙升。两年前原矿无优化松石拿货价50元/克,如今拿货均价已涨至200元/克,品相好一些的甚至达到500—600元/克。在价格飙涨的同时,优质绿松石也越来越少。
“虽然绿松石价格涨了不少,但与和田玉、翡翠等玉石等相比,绿松石的涨幅相对缓慢,并没有受到游资炒作,价值仍处于洼地,因此绿松石的市场前景将看好。当然从投资和收藏的角度来讲,购买时应尽可能选择高品质的绿松石。”王兴如是说。
对于绿松石的“优化”,王兴解释说:“由于原矿绿松石的物理特性决定,出品率很低,因此过蜡是先辈流传下来的一道必经的传统加工工艺,可以对绿松石起到增加光泽和保护的作用。”上腊可以弥补表面的孔洞填缝并保持原色,可以预防汗浸,以及化妆品的污染,防止绿松石脱水失色。而绿松石浸胶是比较常见的绿松石处理方法,绿松石浸胶是在常温、常压中将天然绿松石原石放入透明无色的胶水里浸泡一下,提高表层的硬度,避免加工时原料破碎,经过浸胶优化处理过的绿松石仍属于上乘品质的天然绿松石。总体来说在“优化”的问题上国内和国外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国外更偏重绿松石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因此浸胶、注色等是行业范围内所认可的工艺,而国内则更注重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天然绿松石不仅能够起到装饰带来美感的作用,同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王兴着重提醒消费者,如果不认真甄别而买到人工合成的绿松石,不仅无任何收藏价值,还会在佩戴过程中对人体造成损害。
那么该如何鉴别绿松石的真假呢?王兴对笔者娓娓道来,市面上的造假绿松石大致分两种,其一是玻璃,用来模仿绿松石,加上上色等多道加工程序,其与天然绿松石是有几分相似,但是两者的折射率值明显不同,且玻璃中还可以见到漩涡纹或气泡,这些都是作为鉴别绿松石真假的重要特征。
另一类就是一种矿物粉末的混合物,经染色后使用塑料和环氧树脂胶结,也可以制造出绿松石的仿制品,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热和加压,所以常常这会产生裂隙,一般肉眼不易看出来,如果使用放大镜观察是清晰可见的。天然绿松石铁线一般是呈内凹的,造假者通常还会模仿出天然绿松石的铁线(绿松石天然的暗色斑点和纹理俗称“铁线”)效果。
后起之秀名家画瓷
瓷器是工艺品,而名家画瓷则更可以认为是艺术品。瓷上绘画,最初于陶、瓷上加绘花鸟虫鱼,以饰其器,于实用中加入了纹饰,在生活中起着点缀的作用。而最初将近现代瓷画单独作为艺术品的大概当数“珠山八友”,他们以其所特长的绘画技能和写实的清新画风,在瓷瓶、盘、板等用具上,加绘山水、人物、花鸟等内容,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且风靡一时,在他们的作品中,依然是一种传统模式的瓷绘,但已经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并引入了当时文人画的一些元素,看来更具书卷气。至于他们的鱼藻、山水及虫草类绘瓷,更为大众所喜爱,并和其他一些瓷画图案和方法形成了清至民国时期特有的瓷画风景。
上海现代瓷画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小高潮,当时,景德镇有识之士认识到文人绘画对绘瓷的影响,即引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得瓷绘更上一个层次。因此以各种釉彩和实用器形的白坯,往来沪上与老画家交流并留下一大批珍贵的瓷画作品,其时有朱屺瞻、谢稚柳、林风眠、关良、唐云、陆俨少等一大批名家,用釉彩在各类瓷器中留下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瓷画作品,此中大都为瓷盘,从今天看来这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们闪耀着与艺术家们在纸本、绢本上完全不同的艺术风貌,且又经过高温、窑变后,夹杂着艺术家秉性的瓷画,令今天的人们看来仍叹为观止。
最近在荣宝斋的一期名家画瓷拍卖会上,当年唐云画的一件小小的瓷盘竟拍至十几万的高价。
当代的名家画瓷进入市场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价格已涨了10倍左右,并渐成势头,有望成为收藏新宠。从市场占有量方面看,不论是在礼品市场,还是在投资收藏市场,名家画瓷的销量每年也在以近3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现在全国只有不到百家的名家画瓷的制作工坊,作为艺术中心的北京地区也不过区区近10家。最早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先驱者就是珏澜瓷坊,其创办者“王胡子”之前开过画廊,玩过古玩,也酷爱瓷器,坚信名家画瓷是一个具有很大前景的市场。他说:“因为它既有中国画名家的血统,也包含了瓷器本身的价值,艺术价值无可估量。”
现在市场上一般可见的名家画瓷,在工艺上基本以釉下青花瓷为主,而当代一流国画书法名家基本上都参与到了这一创作中。珏澜瓷坊的负责人翟耀南介绍说,名人画瓷的主要优势首先体现在工艺精湛上。除继承了景德镇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术外,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制技术的提高,也推动陶瓷走向精品化。更重要的是现在制作瓷器的工艺师都是景德镇资深的工艺师傅,这就保证了名家瓷的高质量。
名家瓷市场虽是后起之秀,但由于市场潜在需求大,远没有达到饱和度。其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与当代名家们的绘画作品价格走向基本一致,收藏门槛远远低于古瓷的价格。翟耀南说,目前名家瓷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三类:画廊,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共同销售;个人收藏,系统收藏某个艺术家的收藏家自然也不会舍弃其画瓷作品,不少专门的陶瓷收藏家也对这种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艺术品青睐有加;最重要的第三种渠道也就是礼品市场。
现在名家画瓷的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其升值潜力是无限的。资源的稀少以及个性化的产出使得名家瓷无法成为批量化生产的流水线产品,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所在。对于大部分投资收藏者而言,名家瓷这种新兴的艺术品可能尚未进入到收藏视野,但背后的价值正等待着有魄力有眼力的藏家们去深挖。名家画瓷如何在艺术品市场破茧成蝶,需要产品的精英化,更需要市场后力的推动。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