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的自由体”艺术家摩根个展将在香港展出
0条评论 2014-05-08 11:01:03 来源:三个贵州人餐厅微信 作者:鞠白玉

“失重的自由体”艺术家摩根个展

摩根“肖国富”的长处在于直接,他是诚实的转译员,近乎一丝不苟地将他经年在脑中浮现的水波光影在画布上铺陈开来。

艺术家负责在他所处的世界里撷取密码,之后以自己的语言讲述他的所得所见,而语言是宿命亦是抉择。有的人从年轻时就选好了,并且用笃定的态度坚持下去,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他愿意用最为简约的方式来对抗变化。

摩根生于色彩斑澜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他有天然的野性,亦有一种避世。他有耐心常此以往地观察世界又能毫发无损地全然逃开。从15年前他确立了水下世界,他就找到了最为自在的观察方式。

水是最为重要的生命力,它无处不在,它可能是危险的处境也可能是安乐乡,它与苍穹上空有着相似之处,它是自由所在,但失重也会成为一种束缚。

人类从不能绝对拥有自由,即便摩根笔下的水中人物面目平静但仍需屏住呼吸 ,他们在所处的环境里试图找到一个舒服的姿态却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那种平静背后仍是一种探求,他们对茫茫然的世界感到惶恐,却不得已地尽力矫正身姿与表情。而艺术家本人像是面对他们感到束手无策,他时而与他们平行,时而俯视,却无法伸出援手,没有任何力量能帮助他们。艺术家的视角也无法证明他的局外性,他和他们一样,互相观察者,四目相望。

画中人被空置于一个这样的处境,它清澈却漫无边际,这样的无际反而形成了一种混沌。人就这样被置于此地,毫无来处也没有去处,没有陆地的参照物,人失去了座标,人的座标就是自身,而自身的摆动看起来又那样徒劳,所以只能以这样漂浮的姿态。看上去一片寂静与虚无。既然他们的呼喊无人能听见,他们索性沉默着,只有冒出的几个氧气的泡泡证明人是活生生的。

而那些已充满裂痕的雕塑或是中国的盆景假山水,只能无声无息,也许它们都曾是陆地的珍宝,不管人们曾赋予它们多少美妙的意义,在此刻它们和水下的人类一样,失去了价值的参照物与座标,像是已经与寂静共处了一百年,并将永远这样悬浮着。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摩根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中国艺术家最初的轨迹一致,他们的天性需要发散的通道,导致对艺术产生亲近,又在体制中感到束缚压抑,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朝文化的中心涌去,他们宁愿忍受孤独的生活也不想随波逐流,尽管他们想离政治越远越好,但就像水中的生物一样,永远无法逃离这个巨大的混沌世界,因为他们生来就被空置于此,从无来处与去处。

文化,意识,甚至自然本身,包括时间,都属于混沌本体,人的自知与麻木乃至僵化与破碎,都失去了实质的意义,只是置于虚无中的虚无。水下的一切失去了人类在陆地上的身份属性,艺术家,导演,摇滚明星,胖女人,婴孩,假山水或雕像,他们被剥夺了阶级和自身的含义,虚无面前,人人平

摩根并不试图煽起伤感的情氛,他也从不表达沮丧或暴力的一面,他只是如实地揭示了热闹尘世地下线以下的世界,它和我们的世界共通,相连,它是我们的镜像是我们的本质。像所有用影像作为语言的艺术家一样,他们呈现一个虚空无助的世界但并不为了引起人们的悲观,他们诚实但总是心怀善意,那些水下的物体或许早晚有一天被发现被打捞起,那些水下的人物也许只需要借助一种巧力便可找到向上的重心,他们会有一个尚且未知的平行世界,又或许处于这种寂寞与空灵的处境,本身也是人类的幸事,虚无可能是最为安全的归属。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