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 放弃容易 坚持不易 且画且珍惜
0条评论 2014-05-09 17:09:20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孙源编译 

\

大卫·霍克尼素描作品《倒地的树桩》

显而易见,这根树桩其实就是艺术家霍克尼的心灵慰藉物品。然而,这根树桩仍旧静悄悄地躺在那里,腐烂发朽,不再挺拔。在得知树桩被砍倒在地时,霍克尼曾坦言:“我感觉夜不能寐,心里很抑郁、很难受。这是几十年来我遭遇到的最大的痛苦。”在树桩被砍倒后的第三天,霍克尼从打击中走了出来,来到了树桩跟前,并以倒地的树桩为主题创作了一幅素描画作。画作中的树桩光秃秃地躺在地上,一种阴沉、忧郁的伤感流淌于画表,无以言表。

在完成《倒地的树桩》系列素描画作后,2013年1月,霍克尼开始了《春天来了》系列画作的创作。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他都一直在寻找绝佳取景地,以扑捉季节的变化。然而,噩耗再次传来:2013年3月中旬,霍克尼手下一位名叫多米尼克·艾略特(Dominic Elliot)的助理突然离世。随后,霍克尼曾几度想过放弃,一方面由于友人的突然离开,另一方面则是三月、四月的风景很少适合素描创作。在后来他发给我的一封简短电邮里,他如此表述道。

在不屈不挠的毅力支撑下,霍克尼最终于2013年5月底完成了《春天来了》系列画作的创作。如今,该系列素描画作被看作是他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画作表面展现出来的高超技艺与画作背面那段特殊回忆的交织。以至于后来,霍克尼也开始谈论一些关于生于死的话题,这也就不足为奇。“为什么任何事物都向往着能长寿不衰?”霍克尼自问,“如果任何事物都能长寿不衰,这有悖于自然的法则。”为此,他还提及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事迹。“这与时间的长短无关,这是一个过程。”霍克尼坦言,“我们都拥有着一生的时光,然而长短各不相同,态度也不尽一样,而我所选择的,便是一直创作下去。”

\

《春天来了2013》(The Arrival of Spring 2013)系列素描作品

在完成《春天来了》系列画作不久之后,霍克尼便从英国回到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家中。2013年的秋天,因为相关展览事宜,他曾短暂现身于旧金山市。“呆在旧金山两周都无所事事,我便决定回到洛杉矶,给一个老友画幅肖像画。”霍克尼对我说道。紧接着,一幅又一幅,系列肖像画作的创作历程也就悄然开始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霍克尼如今正在创作的肖像画作正是《春天来了》系列素描作品的“反面”:一个在室内创作,一个在室外创作;一个是油画(丙烯颜料),一个是素描。曾经,霍克尼曾探索过在多种媒介上创作绘画;如今,再次回归传统媒介,这是一次完美的“转换”。众多不同类别的人物将出现在系列肖像画作品之中,然而他们都有着共同点:坐在画架旁的低矮椅子上。

当我拜访他的时候,他正在打算阅读一部巴尔扎克的自传。他对我说:“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而言,即便只活了51岁,但却完成了别人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写作。”在霍克尼看来,该系列肖像画作已完成多件,然而依旧还不能参与展出。“我将继续创作下去,直到我厌倦的时候。我想,这将是一段漫长的时间,或许我要创作到第100幅才会停止。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做出一个系列来,如今我也正在尝试。我觉得这是一件富有无穷魅力的事情。”

在我离开后的第二天,大卫·霍克尼给我发了一封电邮:“如今的画室很漂亮,确切说,是比以前漂亮多了。之前,我认为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编辑:孙源】

编辑:孙源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