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收藏中的般若妙境—金铜佛像
0条评论 2014-05-09 14:47:26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李罡

中国著名青铜鉴定大师贾文忠先生曾说过:“佛像制造技术是随着北魏佛教流入中国后佛像在中国开始流行,尤其是青铜佛像的生产与制造是熔入了印度佛像艺术与中国青铜器制造技术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行业‘佛作’以生产佛像为主的专业手工作坊。佛像制作材料主要为铜、石、泥为主,这其中铜佛像占中绝大多数。铜佛像制作就其技术来源于中国的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自北魏盛行佛像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仿造有各个时期特点的佛像,这也是佛像制造传播的一种途径。”现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佛像主要以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为主。

永乐款铜鎏金八臂坐佛像.jpg

永乐款铜鎏金八臂坐佛像

中土盛世 佛像“慈”悲为本

基于汉传佛像艺术在佛教艺术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汉传佛像艺术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其中,考古界、美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和关注尤其突出,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对汉传佛像艺术的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佛像艺术品同所有的古代艺术品一样很快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并一路猛进,成为当今市场上的新宠。

中土佛像造型大多以“慈祥”为主,以表示普度众生。以给人们带来一份心灵的安静。汉传佛像的早期主要是西北印度犍陀罗佛像,经由西域在凉州形成的样式,进入公元6世纪后逐步向中国化发展。宋元以后外来的区影响日趋淡薄,除肉髻等显著的佛像特征外,已经改造为中国式的佛像形象:造型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没有了犍陀罗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造像与东方人轮廓相近,形象敦厚温和。

在我国历史上的各时期,佛教造像特点各异。东汉:多以陶、石为材质,佛像身着袈裟,头顶有肉髻,圆光,手多施说法印;东晋十六国:出现汉化倾向;北朝:造型庞大,气势古朴、粗犷,面相躯体肥胖,神态庄重含蓄;南朝:体形较瘦、气质幽雅俊秀;唐:面相丰满圆润,躯体浑厚,肌肉结实有张力,神情庄重大方,衣着繁复、雍容华贵;五代:基本沿袭了唐代风格;宋:以写实为主,面相或方或圆不尽一致,头顶肉髻,正面习惯嵌一髻珠,出现了内着V字领的僧衣,袈裟样式为宋代僧人着服;辽:融合了民族特点,面部丰圆,肉髻平缓,袒胸,下着长裙,装饰简洁;元:崇尚藏传佛教,头顶部平缓,肉髻较高,额宽且平,身躯四肢较粗宽,气势浑厚;明:直接以西藏佛像为规范,风格清晰,浮雕珠宝,注重神情刻画,面部略有汉人特征。清:颊丰颐满,眉细弯,鼻高直,肩宽腰束,衣服极具质感。

编辑:李罡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