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面对面】秦思源:香港巴塞尔市场相对保守 重在培养
2014-05-15 15:47:4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采访 郭毛豆/整理

秦思源

秦思源

2014年5月14日12时,随着收藏家预展和贵宾优先场的亮相,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正式启幕。展会囊括了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家顶级画廊,逾2000位艺术家的作品,囊括了20世纪以来最优秀的油画、雕塑、装置、摄影、录像等艺术;其中超过一半参展画廊来自亚太地区,包括24家香港画廊。在香港巴塞尔现场,99艺术网采访了策展人秦思源。

99艺术网:您这是第几次来到香港巴塞尔?

秦思源:香港巴塞尔之前的香港艺术博览会,我除了08年每年都来。

99艺术网:您觉得香港巴塞尔跟之前香港艺术展怎样的区别?

秦思源:大了很多,规整了,与整个巴塞尔艺博会的管理模式是统一的。

99艺术网:香港巴塞尔是否更强调了香港的地域性呢?

秦思源:东西方市场不同,地域性文化性也不一样。东方的市场相对新一些,欧洲市场比较成熟。欧洲巴塞尔会大胆一些,能卖出去的作品范围比较广,而香港这边是一个新的市场相对保守,它的重点工作是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培育,需要慢慢来。

99艺术网:也是在培育中国的一些藏家?

秦思源:不仅是中国地区的藏家,整个亚洲区域都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为主。可是整体来讲需要时间来培育市场的成熟性。

99艺术网:香港巴塞尔无疑是目前亚洲比较成熟的一个艺博会的模式,内地的艺博会要向这种成熟的艺博会学习什么?

秦思源:很难学习,国内最大的问题是税收的问题,不解决34%的税,就很难发展。如果单就模式来说的话都很容易学,专业的管理、跟画廊、藏家的沟通方式都是可以学习的。税收是最大的阻碍,藏家不愿意在中国收藏作品,一出口就有34%的税,100万立刻变130多万,差别很大的两个数字。对于国际高品质的画廊来说香港就是中国的“点”,一过边境就有税的问题,他们来这儿跟中国藏家交流。但对国内的博览会来讲很难吸引到国际上的大画廊,解决税收问题之前任何一个中国的博览会都很难发展。

99艺术网:香港巴塞尔也是一直都是把策展人纳入到艺博会当中,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秦思源:一直都是这样的,巴塞尔、迈阿密,伦敦的Frieze,纽约的博览会,这些大的国际化的当代博览会很多年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一直都是策展人参与到艺博会当中。因为没有学术内容、没有论坛艺博会就没有什么乐趣,纯是做生意的确会显得单薄,所以现在策展已经变成了标准了。

99艺术网:但国内艺博会没有特别把策展人加入到艺博会当中。

秦思源:我做上海当代的时候,2009、2010两届都是由国际策展人策划“发现”单元。但无法形成一个标准,因为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

99艺术网:地域化和区域化是否会成为国内艺博会今后的发展方向?

秦思源:很难,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基本上画廊都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也只能在北京和上海来做具有一定品质的博览会。

99艺术网:谢谢!

编辑:admin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