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遗传重组的潜势正在迅速推进人类质疑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说,进入人工改造的大胆领域。自然与超自然思想矛盾正向我们这个时代发起挑战,这个时代即将成为旧人类尾端和后人类开始的交界的时期。
戴帆近两年在思考创作一系列“酷刑”考古作品,作品将古代酷刑符号,以当代视角进行了考察,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时期“酷刑”方式的进化特征,其实它也是一个不断技术化、媒介化的发展线索,从此可以看出一个权利与人工变革的历史,不同时代的酷刑也赋予了不同时代针对性的烙印。我看完他的作品方案后给了两个小建议:一种是选择以社会学、历史学方式纪实调查,收集整理呈现,真实的还原“酷刑”的历史;另一种选择是以未来人工化视角转换历史中的“酷刑”。戴帆不加思索地选择了第二种表达方式,这与他个人性格及以前作品脉络有相承之处,如何以未来的方式转换历史中的考古。必然从其造型、材质、色彩等语言上下工夫,如其炫烂精细的做工、抛光的色彩、弧线不明的造型、未来科幻材质。甚至利用高科技自动、感应器、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未来酷刑考古”是一个悖论的融合体,戴帆喜欢把权利欲望、灵性死亡,与冰冷的技术神秘的重构在一起,它把科学主义的理性技术与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在作品中统一起来,让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相悖丛生。
纪实刑具考察是一种普遍考古的方式把刑具收集、调查,像一部纪录片一样朴素、真实;而未来“酷刑”考古,更多以个人或未来人视角转换为艺术的“刑具”,它通过人造技术创造出另一种的艺术真实。未来刑具考古,借用中国古典刑具符号链接未来,这样的刑具不是仅为一种残酷美学,也具有未来的诗意化,隐藏着残酷、时尚和消费,又像科幻片的飞行器、机器人,更像奢侈品那样“酷”,,但本质上充满着残酷的内核,就像一架架从未来降落到展厅的战斗机,非常震撼!当下人工化世界、虚拟生物都将隐藏于诗意化外壳中,充满不可触摸的不确定性。一个非理性的观点更适合当今这个摆脱乌托邦信仰的不确定世界,人工化仿真,网络虚拟,转基因混杂等超自然现象的人类,外表上看上去完美,内心却是神经质地病态异化,天性淡化,很难自我驾驭。
戴帆将历史脉络中如五马分尸、下油锅、腰斩、凌迟等无法忍受的“酷刑”触及到我们几千年的权利话语系统,历史上的合法与不合法的刑讯逼供,制造了无数起冤假错案,给底层的弱势群体带来沉重的痛苦,从古至今留存的惨无人道的酷刑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权利、法律、资本、利益一直是酷刑存在的刽子手,人类一直存在过于侵权的行为,并把其潜规则合法化,很少人质疑这些酷刑背后的东西。
权利、欲望、时尚更是未来人所追求的,这样“灿烂”的背后剩下就是“烂”,“酷刑”原本是残酷的身心伤害,在当下也成为了时尚,如“跑酷、酷哥、酷毙了”这样新时代词汇应运如生,如“耳钉、切舌、穿孔、挂体、纹身”等极端自残的方式也成为了年青人追逐刺激、释放压抑和宣泄欲望的途径,从集体意识中出走寻求自我个性和自由的体现。人类一直在平衡民主与权利的关系,或多或少存在着冲突与差异,自由多多少、权利多多少一直在寻求平衡点,美国六十年代的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同性与性解放运动,及中国“五四”、至今的开放都是寻求一个支点,酷刑也在这个支点中改变着它的形态。
戴帆介绍
戴帆
戴帆(DAI FAN)是处于社会学、未来学、政治、科技、设计五支源流交叉点上的艺术家。戴帆生活工作于北京和纽约,其作品渗透着以未来的视角对历史、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反省和思考,戴帆最新的个展“进化批判 ∶ 戴帆艺术宣言 ”是利用高科技自动的介入建构了延续生命痛苦的科幻酷刑花园,展览中的所有刑具作品均处于机械运动的攻击状态。“原始的未来”——惩罚艺术在冷酷的浪漫氛围中触及几千年的权力本身,散发着奇特、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未来酷刑是人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一种令人费解的极其野蛮、残酷的美丽现象”。产生事实真相的仪式与实施惩罚的仪式同步进行,对痛苦精确计算的酷刑包含着一整套的国家权力经济学”。在18、19世纪,西方的观察家塑造了中国酷爱酷刑的形象,在鸦片战争中给西方的帝国主义者正当的理由:中国“骇人听闻”“无法相像”的酷刑,被解释为中国未能走向文明化的标志,欧洲流传的信念是要将殖民地从“另一时代的罪恶”中解救出来,这种傲慢的心态导致了欧洲人不断征服折磨殖民地的原住民。殖民者利用酷刑来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始终被人书写着。戴帆的《未来酷刑系列》作品对人具备真实的惩罚和攻击性,人和传统作品之间那种欣赏和被欣赏关系在其转换成为被惩罚与惩罚的关系,最能挑动人情绪的文化差异点。
编辑:孙毅
